浙江省文化馆理论研究部主任金笑——
播下文化种子
共唱一出好戏
重点结对村:东阳市湖溪镇镇西村
我派驻的镇西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每年村集体收入200万元以上。换句话说,镇西村不差钱。物质富裕后,村民自然而然开始追求精神富有。正因如此,镇西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曾获“浙江省文明村镇”称号,村风和谐、村民团结。村里有多支文艺队伍,从2014年开始,镇西村连续10年举办“村晚”,所有节目均由村里的文化能人自编自演。
一方面,我为村民高涨的创作热情由衷地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我也深感肩上担子之重。作为文化特派员,我很希望自己能为村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首先要做的就是村情摸底。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察觉到,镇西村文化氛围有,但很“散”,不成系统。比如村里的文艺队伍,以村民自发为主,还需系统培训。另外,如何将散落的文化基因拎出来加以提炼、突破,也是问题。
我要求自己迅速适应角色。在5月8日参加全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后的第二天,我得知,再过一周,金华市“我们的村戏”品牌活动启动仪式将在镇西村举行。
镇西村作为我的“主场”,总该为它做点啥吧?于是,我主动请缨,提议在启动仪式上增设原创作品《我们的村戏》婺剧组唱,并由我负责作词。
时间紧迫。这一周,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创作成为日常,奋战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情。因为受众群体是村民,所以歌词在突出活动主题之余,还要符合他们的审美,这就要求歌词必须接地气、突出“土”味和文化味。抓住以上几个关键点,我前后大改了四版歌词,词语微调更是数不胜数。我觉得,这个作品就是我送给镇西村的第一份见面礼,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专注和热诚。
令我意外的是,《我们的村戏》反响超出我的预期。村党支部书记跟我说,有不少村民向他反馈称,因为这个节目爱上了婺剧,他们不满足于看表演,希望由我牵头,组建一支婺剧村戏班组,让村民从台下走上台。
村民肯提要求,就说明把你当成了自己人。我高兴之余,尽全力满足。广泛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后,我计划打造“戏悦镇西”婺剧文化村培植项目,其中重点是培养一支婺剧演出团队。想到就做,我和熟悉村情的村干部和热心村民代表一起,开始物色有器乐基础、对艺术充满热情的人选。
经过初筛,8月23日这天,20多名村民第一次集中到一起。村民已经认出我来:“诺,这就是《我们的村戏》的作词人。”当天,我还专门请来一位“外援”——金华市文化馆副馆长汪国斌。他曾在浙江婺剧团干了8年,经验丰富。我们两人一起对乐器数量分配以及演奏人员分工等方面做了安排,并定下大致的“训练计划”:不求短期见成效,而要久久为功,将训练贯穿到每日。
希望这支婺剧演出团队能在今年春节镇西村的“村晚”上大放异彩。未来如何,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