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全面深化改革,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

黄岩 改革引领橘乡蝶变

  出台全国首个由县级党委政府颁发的保护和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政策性文件,出台全省首个关于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县级政策性文件,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建成全国首个以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的科普体验及综合服务场馆永宁幸福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黄岩以“勇立潮头、永立潮头”的姿态,在诸多领域率先开展改革探索,成为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民营经济的首发区之一。

  当前,黄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力“三条路径”、奋进“三高三新”、主攻“一千双百”、坚定不移实施“六大战略”,奋力打造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标志性成果,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

唯实争先 推动产业蝶变

  敢为人先,是黄岩改革的鲜明特征。

  自古以来,黄岩就有“打硬股”做生意的习俗。改革开放后,这种以“打硬股”“凑份子”形式创办的合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86年,当时的黄岩县委县政府领导以惊人的胆魄和“只唯实”的精神,出台了全国首个由县级党委政府颁发的保护和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政策性文件。

  在这个文件的推动下,黄岩的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模具、塑料制品、机电、工艺品等七大支柱产业,为黄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截至2023年底,黄岩的民营经济比重约占黄岩经济总量的80.3%,是经济发展主要力量。黄岩先后获得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称号。其中,“模具之都”成为黄岩最亮眼的城市金名片之一。

  为推动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岩建成智能模具小镇,并被列入浙江省首批7家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台州市唯一。目前,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共入驻企业98家,其中规上企业49家,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18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55家,拥有企业研发机构40家,其中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1家。2023年小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出78.5亿元。

  进入新时期,黄岩坚定不移实施实体经济转型优先战略,深入实施转型提速工程,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在算力、新能源、幸福产业、工业设计等领域发力,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去年以来,黄岩瞄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联合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无中生有”建成数字基础设施浙东南智算中心,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浙东南智算中心是全国领先的县级国产商业化算力中心,已成为黄岩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桥头堡,一期算力规划1000P,其中400P已投入使用,二期项目算力规划4000P。受算力吸引,过去一年,T3出行、蘑菇车联、智慧互通等17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纷纷到黄岩设立公司。

  此外,黄岩招引落地省重大工程项目亿弘晶能、清陶能源,并以这两个百亿项目为依托,建设绿色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策源地。在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黄岩模塑设计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平台扩容提质,建设台州青年科创湾,打造以模塑为主导的工业设计产业链,目前已进驻30家各类工业设计企业、10家公共服务平台,去年服务企业3220家次,成果转化产值98亿元。

  今年上半年,黄岩GDP增速达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68.8%,增速位居台州市第一、全省前列。

组织创新 赋能乡村振兴

  “温黄熟,台州足。”黄岩物产丰饶,自古就是台州重要的粮食产区。

  黄岩的改革也是从农村起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黄岩农村的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至1978年底,黄岩粮食总产量达到4.17亿公斤,平均亩产达到816公斤,成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双纲”的县。

  完成“包地到户”后,黄岩又在全国率先实施“包山到户”。1983年,黄岩以县委县政府名义推出《关于建立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意见》,这是全省最早的关于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县级政策性文件。

  黄岩被评为中国蜜橘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枇杷之乡、中国紫莳药之乡等荣誉称号,是东魁杨梅始祖地,黄岩蜜橘被认证为“世界蜜橘之源”。黄岩先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蜜橘筑墩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创的罗幔杨梅种植技术,广受梅农欢迎。

  进入新时期,黄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同步先行的新格局,改革探索继续走在前列。

  黄岩与同济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建成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十大工作方法,以及八大和美乡村发展模式,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宁溪镇乌岩头村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7个典型案例村之一,屿头乡沙滩村被列为中国村庄当代发展浙江样本,并登上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案例。

  乡村振兴,离不开制度保障。

  2004年,黄岩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推出“三化十二制”村级管理经验。20年来,黄岩一以贯之深化完善、落细落实新时代基层治理“三化十二制”,使之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基层治理“黄岩样板”。

  而今,“三化十二制”已深深烙在了黄岩城乡基层治理发展的脉络之中,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愈发稳固,乡村振兴成果愈发丰硕,总体发展愈发安全稳定。“三化十二制”也多次被评为浙江省组织系统特色工作,被台州市委组织部发文推广,并获评全国基层党建最佳案例之一,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点赞。

  目前,黄岩正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将“三化十二制”作为基层治理的主线,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打造更多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标志性成果、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民生改善 推进共同富裕

  在黄岩区院桥镇井头村“饮”领共富工坊台州市井头水业有限公司桶装水标准化生产车间,山泉水通过全自动反渗透装置、紫外线灭菌消毒工艺,变成一桶桶高标准天然饮用水。该公司采用村集体与农户共同持股的新型股份制模式,并吸纳20多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有力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

  黄岩首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模式,引导企业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偏远农村,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的集中或居家式工坊,吸纳偏远农村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黄岩累计建成共富工坊270家,村集体创收726万元,实现57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共富工坊模式发轫于黄岩区宁溪镇,后在全市推广,入选2022年度全国百个两新党建创新案例。

  全国宋韵服装时尚设计大赛决赛大秀、龙年灯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宋代古桥黄岩五洞桥上,一年到头各类活动不断,成为黄岩新的人气聚集地。

  黄岩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实施“永宁焕新”“永宁拓新”“永宁精绣”三大城乡有机更新行动,力促城市焕新蝶变,以“宋韵黄岩”为抓手,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构建黄岩南北文化轴,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黄岩将官河古道列为城市建设“1号工程”,通过疏浚河道,建设沿河慢行绿道以及五洞桥、官河水街、鹭洲树屋、橘源桥等12处古道景观,重现“水清可观、岸绿可游、文盛可品、街繁可贸”的美丽画卷,让这条千年官河重新焕发活力。而今,官河古道沿线的五洞桥、朵云书院、区文体中心、黄岩博物馆等公共空间,已成为展示黄岩新时代宋韵风采的实景舞台。

  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足。聚焦县域公共卫生领域的心理健康短板,黄岩与清华大学社科院合作,建成全国首个以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的科普体验及综合服务场馆永宁幸福中心,构建覆盖全区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激发群众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提升群众幸福感。

  黄岩打造了全国首个积极心理学科普场馆永宁幸福科学馆,面向市民免费开放。依托幸福科学馆,建立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幸福驿站”,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等“幸福五进”行动,面向师生、医护人员、机关干部等重点群体,开展积极心理学服务。黄岩还发布幸福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幸福产业引导基金,发展“舒心、美食、畅游、静神、乐龄”五大幸福经济,推进“心安、心享、心悦、心属”四个城建设,积极探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4年8月,全国首个聚焦“幸福产业”联盟——黄岩幸福产业发展联盟在黄岩宣告启动。

  文化“绵甜”、物产“鲜甜”、生态“清甜”、民生“甘甜”、经济“醇甜”、精神“心甜”……当前,黄岩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擦亮“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三张金名片,迭代打响“一座甜了千年的城”城市IP,打造共同富裕区域标志性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黄岩新篇章,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版图片由黄岩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黄岩 改革引领橘乡蝶变 2024-09-05 浙江日报2024-09-0500007;浙江日报2024-09-0500011;浙江日报2024-09-0500019;浙江日报2024-09-0500012;浙江日报2024-09-0500028 2 2024年09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