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在场”,亲子共成长
朱浙萍
朱浙萍
只准爸爸参加,不得请假。新学期伊始,杭州市采荷中学召开“好爸爸家长会”,邀请初一新生的爸爸们参加,还发布了“好爸爸十条”,倡议他们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保持对孩子的关注和耐心,定期沟通、共同制订规则并遵守。这一特殊的家长会,引发网友热议。
长久以来,母亲被认为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照料者,而父亲则更多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如今,许多家庭已走出“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但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育儿俨然还是妈妈的主场。前几年,有媒体报道,一场全班43人的家长会,只来了7位爸爸。这种现象,是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存在感缺失的缩影,更是家庭教育失衡的反映。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感。2020年,由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孩子的只占7.5%,共同承担教育活动的仅为11.7%。
这一背景下,“爸爸家长会”不仅是一场普通的家校互动,更是一次关于“父能量”的集体唤醒。
父亲“在场”为何重要?专家认为,相比于母亲的慈爱、温柔,父亲可以教给孩子坚毅、理性,还可以充当情绪稳定剂。这些说法有其道理,但在我看来,在家庭教育的一方天地里,父母任何一方的长期缺席,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方面,父母彼此尊重、共同承担责任的家庭模式,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小树立平等与合作的观念;另一方面,父母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不同,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开放性思维,有助于他们以更加多元的视角,打开广阔的世界。父母共同“在场”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具有同理心、包容性和创造力的个体,对于构建未来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教育者已在积极探索如何激发教育“父能量”。近年来,浙江多所学校开展父亲专属的家长会、开放日、运动会、助教等活动,向一个个家庭强调父亲“履职”的重要性。比如采荷中学的“好爸爸十条”,对于渴望参与却不知如何“履职”的爸爸们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指导意义的手册。
当然,好爸爸不是一日炼成的。真正实现“父能量”最大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家庭与学校的积极作为之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肩负起责任,搭建更多平台,提供全面支持。比如,大学可以开设更多有关家庭教育的课程,社区可以定期举办育儿讲座和男性参与工作坊,为父亲们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未来,期待看到更多父亲站上家庭教育的中心舞台,用行动书写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