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专版

■改革项目: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建设

杭州市建委:“唤醒”闲置土地,治难也治堵

詹丽华 徐攀峰 杭建宣

  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方为改革之要。作为新晋的超大城市,现在的杭州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时期,资源管理的改革重点转向存量土地节约挖潜、结构优化和利用效率的提升之上。因此,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解决发展空间矛盾的必由之路。

  2023年9月,杭州成为全国43个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开始就当下存量建设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等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围绕试点工作,杭州市建委自那时起,就立足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职能,针对闲置存量土地的建设利用寻找突破口,方向是明确的:盘活的城乡空间资源应更多地用于民生所需和经济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并同步探索优化城市存量空间、“唤醒”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杭州路径”。

  其中,一块闲置土地撬动两大民生难题的改革故事,或许能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一个试点

  破题土地闲、停车难两大堵点

  让“寸土”变“寸金”,不仅要懂得看“罗盘”,还要明“家底”。

  第一项被提上议程的就是鼓励企业摸排“家底”,尽可能地对杭州企事业单位可用未用的存量建设用地一一进行梳理。

  “梳理上来的存量建设用地我们一一进行地块调研,现场踏勘地块条件和考察周边需求,谋划适配的再利用项目。”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基本摸排、调研完成后,第一轮筛选出11宗闲置地块初步符合再利用条件。

  摸排了“底数”,心中有了“底气”,怎么“改”也就有了答案。杭州市建委鼓励建设单位利用闲置用地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但建设单位需要考量投入产出比,衡量投资是否切实可行,而传统的临时公共停车场利润率并不高。

  既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要能调动建设单位积极性,保证基本投资回报率,怎么办?11宗闲置地块再次被筛选,这次的目的是找出闲置期长,未来3至5年内没有明确出让计划或开发意向,且靠近医院、学校、老旧小区等交通易拥堵、周边停车需求高的地块。

  “这些建设单位有开发意愿,周边停车需求高,投资回报可稳定,收支可平衡,社会效益能充分发挥。”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11宗闲置地块中最后有5块符合要求,石油浙江公司丁桥卸油站地块就是其中之一。

  石油浙江丁桥卸油站至今已有37年历史,先后承载了为杭州笕桥机场民航飞机供油,中国航油集团浙江石油有限公司汽、柴油民生供应保障的历史任务。随着城市发展和机场搬迁,油库的保障使命也逐渐转移,但受限于地块条件,功能更迭的选择不多,于是地块被闲置,一搁搁了12年。

  区域条件看,它是最适合“突破”的试点项目:周边300米范围内有杭州富春中医骨伤医院、丁桥商务楼、丁桥文化广场、居民住宅区等人流集聚区,停车需求较大,且周边道路以2车道支路为主,不具备增设路面停车位条件;同时闲置期长,建设单位也有再利用的意愿。

  “针对这个项目,我们联合用地权属单位会同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讨论,最终决定在改建为临时公共停车场基础上增设充电服务功能,进行复合利用。”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利用的只是地块的“闲置期”,不影响土地规划性质,也不影响该地块未来的再开发、再利用。

  2023年11月初,该项目动工;6个月后,一个有148个充电车位,既可以缓解周边停车难,又能满足新能源车充电需求的复合型停车场正式“上线”营业了。由于项目建设期间调整了交通组织动线,违停情况明显减少,地块周边由来已久的交通拥堵问题也得到明显缓解。

  抓住“窗口期”,撬动两大民生难题的解决,小小的临时停车场背后,蹚出了一条低效建设用地在过渡期如何产出效益的解决之路,同时也为周边群众缓解民生急需。

  用好“金角银边”

  脚步往“下”解决民生难题

  改革试点的一大意义,在于可复制性。

  从2023年9月至今,杭州已完成5宗闲置地块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的试点,新增711个公共停车位。

  “正式运营的第一个月就实现了我们预估三年后才能达到的收益率。”作为项目建设方,石油浙江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因为丁桥卸油站地块再利用后经营表现出色,各地分公司纷纷前来考察,计划将杭州经验复制到自己所在的城市。

  杭州的改革之路,也没有就此止步。“希望能鼓励更多用地权属单位自主摸排,将3至5年内没有开发意向的闲置用地利用起来,更多地用于民生所需和经济发展。”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闲置用地再开发、再利用项目的同时,也积极利用城市有限的建设用地空间复合开发,“通过更高效的建设技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让城市低效利用的‘金角银边’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比如在土地空间资源受限的老旧小区、医院等区域周边,因地制宜利用公园绿地地下增建停车设施。以拱墅区东园公园地下停车库为例,该公园新建了6个地下井筒式智能机械停车库,共有150个停车位,但其地上设施占地570平方米,仅占用原公园地面面积5.4%,却可以有效缓解周边所巷、东园、艮园、刀茅巷四个社区的“停车难”问题。

  据了解,目前杭州已建成和在建的此类公共停车库项目就有东河环保公园、冯家河、金松公园、永丰公园等,地上设施尽量利用公园边角用地,不影响公园基本使用功能,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增设公共泊位约1000个。

  在人流量巨大、停车矛盾突出的特色市场、街区,杭州也在开发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土地。比如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在杭州常青意法服饰城空地地下建设公共停车库,不仅可增加290个社会公共泊位,还将与在建中的常青数字时尚中心互连互通,缓解停车压力的同时对区域交通组织带来积极效应,助力治堵。

  在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杭州把人的因素摆在新的高度,基础公共设施用地得以优先保障,便捷的公共服务、开放的公共环境、多元的社交空间等也得以提供,资源要素得以共融共享。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杭州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试点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眼光往“下”,让杭州看到了更多利用闲置土地的可能性,但更为可贵的是,在整个改革的试点过程中,政府部门展现出了脚步往“下”的决心。

  改革是对城市建设理念的一次冲击,也是对城建工作定位的一次重塑。如何确保有限的城市空间向未来城市转型,为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这是一道需要继续解答的时代命题。

  (图片由杭州市建委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6 杭州市建委:“唤醒”闲置土地,治难也治堵 2024-08-29 浙江日报2024-08-2900004 2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