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社区空间主理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2024年年初,浙江省民政厅发布关于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意见,推进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五社联动”),作为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杭州萧山闻堰街道在“五社联动”的基础上,创新性推出了“社区空间主理人”治理体系。“社区空间主理人”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议题设置,紧密联系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理人的优势,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社区空间主理人”的身份,激发居民参与身边事务的决策、建设、管理和评估的公共精神,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注入民间力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尝试。

  以空间换资源

  社区空间的利用不仅需要关注物理设施与活动,还须关注社区特色、活动设施、参与人群、价值表达等多个维度。“场景理论”主张将文化活动视为社区发展的驱动力,强调整体化研究场景要素,以营造吸引居民的文化价值观,推动城市社区发展。

  为激活社区的闲置公共空间,促进社区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招募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作为“社区空间主理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模式便应运而生。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调动“人”的要素,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空间换资源、场地换服务”的方式,鼓励“社区空间主理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如建立多代参与机制,从而激发社区共建活力,推动从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以居民为主导的自治模式转变,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场景理论为改进社区空间提供了新视角,强调文化、社会活动与空间利用的相互关系。同时,社区空间主理人模式为实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创新提供了实践路径,促使社区的物理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环境。

  以品质塑品牌

  “社区空间主理人”群体广泛,可以是企业、慈善家、社工、居民、志愿者等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社区发展的各类主体。闻堰街道“社区空间主理人”于今年5月份开始招募,经过评审,4个单位主理人项目和7家个人主理人项目落地湘湖人家等8个社区。这也是杭州市首批“社区空间主理人”入驻社区。

  综合国内社区主理人及其项目内容,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企业、商家主导的打理模式。这一模式中企业、商家虽然是营利性质,但参与的内容多数为公益性行为。例如,有社区推出“公益+市场”的运作模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亲子早教、体育健身、理发、青少年教育、就业创业服务、传统工艺、瑜伽疗愈、咖啡茶饮、社区团购、花艺培训展售等,方便当地居民,加深了邻里间的互动。

  二是公益赋能的打理模式。这一模式中主要以公益性组织为主,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例如,杭州闻堰街道的微光公益组织与街道的各项活动、各空间场景等进行资源共享与交互。其中包括未来社区的相关场景建设与运营、公益创投活动的参与、社区学堂的运营、托育与婴幼儿成长驿站一体化运营、心理健康关爱项目及生命关怀活动开展等。

  三是社区能人的打理模式。这类人群为有专长,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发挥特长,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包括健康义诊、安全培训、家电维修、免费理发、法律咨询、社团活动等各类常态化便民服务,丰富社区文化精神生活。例如,某镇党委协同“聚落”兴趣社交活动平台,前期通过走访调研、了解需求,发起了寻找社区“主理人”计划,招募了一批社区中的能人,以社区居民自主运行的方式开展延时服务,并以他们为主体开展各类活动、课程等,将“主理人”引入文化延时服务,助力探索“社区自治”模式,并进一步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以机制促发展

  在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社区空间主理人”模式无疑展现了创新实践的潜力。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后期社区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的主理人及项目入驻,使空间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如何帮助主理人进行一个良性的循环,使该项目在社区落地生根;主理人在提供服务以外如何平衡市场与公益、营收与反哺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应持续优化社区主理人工作机制,完善主理人选拔评审、培养跟踪、激励考核机制,借助对社区居民需求的调研,明确项目切入点,挖掘和赋能主理人进行项目实施的指导及效果评估。

  一是完善选拔评审机制。在社区党建的引领下,以“邻里互助”的文化理念为核心,依托舒适的物理设施,积极搭建主理人平台,优先招募周边的社区居民、大学生及社会企业群体,提前规划和设计闲置房屋,探索引入新业态,创新多样化且灵活的生活场景。

  二是完善培养跟踪机制。吸引并培养一批创客,邀请具有创意的社区空间主理人进驻,引入与创意街区文化氛围相契合的创新业态,如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展览和工作坊等,打造既时尚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社区生活空间。通过设立社区代表或居民委员会,构建“社区空间主理人”反馈数据库,建立有效的持续追踪反馈机制,确保社区治理策略能够迅速适应社区的变化。

  三是完善激励考核机制。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及公益组织加入“社区空间主理人”队伍,优秀的主理人项目优先获得辖区内公益创投项目的承接及评优评先的权利,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公益和低偿服务。年底,社区可采用考核评优的模式,对优秀的主理人进行适当奖励。

  【作者为浙江树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社区空间主理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2024-08-26 27055654 2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