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城区:碧波动脉古运河 打造“天人合一”生态底色
王 佳 徐诗瑾
浙东运河是绍兴的大动脉,是当地百姓的母亲河。这条2500多年的古老运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似一条流动的血脉,滋养了“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水乡绍兴,沉淀了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气韵和活力。
近年来,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以河湖长制为引领,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聚焦浙东古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生态节点的融合提升和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提升浙东运河水生态环境,营造水绿交融、天人合一的生态底色,推动沿线经济快速发展,将浙东运河(越城段)打造成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
筑牢沿线水域安全网
运河悠悠,清水安澜。自西晋以来,浙东运河就承担起灌溉两岸耕地的重任。历代对其河网和蓄泄设施的维护改进,让当地免受洪水之苦的同时,确保了农田的充分灌溉,成为越地农业繁荣的重要保障。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总投资近百亿元的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拓浚工程(越城片)建成投运,马山闸强排及配套河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投资300万元的浙东运河五云绿岛段北侧河坎保养维护工程基本完工……
这些年,越城区以“三纵五横十脉,一江四枢四廊”为目标格局,围绕浙东运河(越城段)编制水网建设规划,打造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有效提升运河沿线防洪排涝能力,构筑起坚实的水域“安全网”。
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加速建成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越城区已完成水利投资17.7亿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9.2亿元,目前已完成92%。以重大水利项目为抓手,近年来,越城区水利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投资完成量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推进水网建设成效突出”事项去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随着水网骨架的不断夯实,运河沿线逐步重塑“绿岸堤”。“我们将防汛抗洪功能与城市景观充分结合,采用生态湿地堤岸、硬质堤岸和生态绿地堤岸等多种型式,修复破损的河道护岸、改造自然土坡护岸,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砌坎修复,不断优化河湖堤岸风貌。”越城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累计整治河湖岸线超200公里,河道清淤413万立方米,治理湖泊5个。
如今,在越城大地,一场水利数字化改革,正在推动治水工作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24小时不间断、有效覆盖盲区、精准识别问题……自从“电子河长”上岗以来,越城区巡河工作效率飞速提升,从巡河到整改,平均处理周期缩短15天,问题逐月逐年下降。
为精准开展水域风险管控,越城区开创治水“智慧脑”,依托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和全省水域监管“一件事”试点,建设越城区版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以全省首个无人机县域自动巡河系统、高位高空鹰眼监控系统为基础,打造“古城治水一件事”场景,实现全天候智慧巡河,提前研判洪涝风险,及时预警预报,大幅提升运河水域治理效能。
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
水,是生态建设的基本。这些年,越城区坚持“保护优先”,靶向推进运河生态治理,修复水底生态空间,重塑生物宜居空间,活化全民亲水空间,夯实大运河文化的自然基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汩汩流淌的浙东古运河,犹如一条穿城而过的玉带,与鉴湖交融相汇。运河畔的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碧波荡漾、鹭鸟翱翔,因良好水质和优美环境,众多迁徙鸟类纷纷来此“度假”。
自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以来,当地持续优化运河生态保育功能,广泛种植各类地被植物,成立绍兴首个生态环境修复警示教育基地和增殖放流生态保护基地,开创替代性修复生态损害赔偿新模式,以“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复方式履行生态损害赔偿义务,有效构建生物多样性优质空间。
如今,园内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群逐年上升,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1种。今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举办了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
治水之路任重道远,越城从未停止。在浙东运河流域的梅龙湖和迪荡湖,当地实施绍兴首个单体水域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大水域生态修复项目,采用“净水型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打造“水下森林”治理模式,促进河湖常态长效管理,营造“水清、城美、人和”水城新风貌。目前,全区37个县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此外,越城区还持续壮大治水队伍,深化河湖长制“一河一策”治理,发动796名基层河长全面排查违规占用水域岸线等问题。同时,全面提升运河环境景观品质,加快环湖水上栈道、湖沿岸景观提升、滨水绿道等工程进度,完善水上游玩码头、骑行道等城乡亲水设施建设。目前已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1条,浙东运河(越城段)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
打造水城融合新典范
在绍兴越城,老百姓的幸福感与水息息相关。
走进浙东运河文化园,顺着入口的古桥走上石阶,一路绿柳如烟、满目苍翠,碧波荡漾的古运河水与岸旁的博物馆相得益彰,抬头可望见立体环绕高架桥和飞驰的车辆,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这个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更成了附近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浙东运河文化园集文博、文创、文旅于一体,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展览参观16余万人次。今年8月,园内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浙东淡水鱼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绍兴首座以淡水鱼展示为主、辅以淡水两栖类生物展示的大型水族馆,广大市民游客可体验观光垂钓、科技互动、研学教育,开启海洋探险之旅。
在保护、传承、利用的整体推进中,当地通过深入挖掘运河水系沿岸历史文化要素,打造以“游浙东运河,品古越韵味”为主题的“水之旅”精品路线。西起东浦古镇,东至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世界文化遗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水文化特色等元素有机串联,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越地河湖的生态蝶变。
推动河湖从“美丽”向“幸福”迭代升级,还要带动沿线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越城区充分挖掘水环境价值,推行“河湖+生态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串起滨河商业街、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等运河沿线绿色项目,依托水路观光游线,撬动沿岸区域发展,点亮“体验经济”和“夜经济”,激活迎恩门风情水街、黄酒小镇等一批水旅融合新地标,描绘河城共生画卷。
眼下,水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科创的竞争活力,一批高科技产业在运河两岸汇集。当地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项目有效融合,同时推进窑湾江片区和集成电路产业园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汽车城滨水环境提升工程,重塑区域水生态科技基底。如今,绍兴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已经汇聚了近百家集成电路企业。
浙东运河带给越城人的美好,交汇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里。随着运河沿线各项工程快马加鞭,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正在照进现实。
(图片由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