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周王庙镇
向绿而行
巧绘低碳发展新画卷
褚晶君 徐霞 顾志杰
褚晶君 徐霞 顾志杰
夏末秋初,在嘉兴海宁市周王庙镇荆山村、石井村的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基地,3000多亩稻田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画。
为了打造这片美丽田园,周王庙镇打造“农田+生态沟渠+生态调塘+三池两坝+受纳水体”的农田退水“零直排”全封闭模式,并建成农田退水监测站和受纳河道水体监测站,巧变“废水”为活水。
这只是周王庙镇打造低(零)碳乡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周王庙镇从低碳生产、提倡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倡导有机农业、推动循环经济等方面深耕细作,努力在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降碳减排。
在周王庙,这样的绿色低碳项目随处可见:在工业园内,一家家企业通过“两化”改造,成为绿色工厂;在田野间,农光互补项目将农田、鱼塘变成了光伏发电站;在乡村里,屋顶可出租装光伏板,将村内的闲置屋顶变成能给村民带来收益的“光伏屋顶”。
眼下,周王庙镇正谋划打造低碳旅游场景助力文化旅游的“文章”。这个夏天,位于云龙村的云龙蝶园成了游客爱去的“露天艺术博物馆”。该园由废弃羊场变身而来,如今已是集艺术、文化、低碳、乡村、研学于一体的艺术园区,每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实现年产值100余万元。
“我们改造提升了博儒桥村、上林村、云龙村等一批低(零)碳村和无废乡村试点,打造零碳游园、云龙蝶园等低碳旅游特色场景,并积极探索绿色民宿、生态旅游相融合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形成文创、休闲用品、特色食品等特色配套产业。”周王庙镇相关负责人说。
以零碳起笔,描绘绿色发展“致富图”。位于博儒桥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玻璃温室大棚,一片绿意盎然。作为低碳绿色农业项目,该产业园为博儒桥村集体提供每年固定300万元收益,每年可分红200万元。
微风吹拂下的周王庙镇碧空如洗,空气格外清新。随着低(零)碳乡镇的建设、清洁电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低(零)碳乡镇(街道)的创建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它不仅是地方实践‘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周王庙镇相关负责人说,在抢抓低(零)碳乡镇(街道)试点机遇、实现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周王庙镇将低(零)碳理念充分融入乡村治理、村民教育、环保生活、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进一步助推全镇全域绿色低碳,为能源绿色转型升级、双碳战略落实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