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批量解决1.67万个涉企诉求
“直通车”,直通企业烦心事
本报记者 周琳子
5栋低矮厂房分散在近50亩的厂区里,与周边楼栋密集、让生产机器“上楼”的厂房形成鲜明对比。“空地甚至比楼房的占地多啊!”8月初,在平阳县万全镇,记者见到这座工业厂房,忍不住发出“好奢侈”的感叹。
为解决用地低效问题,此前企业提出拆除部分现有厂房,建造楼层更高、容积率更高的厂房,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将自用多余的部分再分层转让给多家企业。但是,像这样的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项目,在温州还未有过分层分割的先例,企业和相关部门心里都没底。
今年年初,这一低效用地试点分割转让问题被送上第14期“两个健康”直通车。会议交办,以点带面解决“一类事”。
“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1万平方米,这块低效用地有很大提升空间,改造后,既保障了亟须空间发展的上下游企业刚需,又解决了原企业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双赢。”作为温州市“两个健康”直通车办事专员,林邦誉不用看材料,对企业情况和政策难点记得很清楚。
“分层分割转让的可行办法需要商讨,改造方案怎么样了?”这次,他联系了市县镇三级涉企部门干部一起前来实地查看,希望多一些思路。
在林邦誉看来,企业的诉求,实际上都是优化营商环境中还存在的“毛病”,他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收集起来送上“直通车”,再按照交办意见,协调督促事权单位一起想办法、治病根。
正是三伏天,户外温度接近40℃,烈日照得楼房幕墙很晃眼。负责人边介绍新方案边带大家看现场,只是绕一圈的工夫,大家就已汗流浃背。实际上,更焦灼的是众人的心情,距离交办过去5个月,因为涉及控规调整问题,企业改造方案还没定下来。
“我就像是老娘舅,把邻居们聚起来,请这一家多让一步、那一家多担当一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打实解难题。”林邦誉说。经过一番商议,大家决定“两条腿走路”加快进度:企业结合区域控规调整修订改造方案,政府部门同步制定实施办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温州正全面打造“温暖营商”品牌,实行“七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让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线上有“96666”为企服务热线、“帮企云·企业之家”数字平台,线下有“万名干部进万企”、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工业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协调机制等,它们组成了企业问题诉求和政策咨询24小时在线服务。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经由这些环节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县市区和温州市“两个健康”直通车会议,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直办答复。
作为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工作载体,2022年11月温州市设立“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市委书记、市长每月轮流与企业家面对面恳谈。截至目前,市本级交办化解企业难题104个,由此带动解决多跨难题1087个,批量解决1.67万个同类诉求。至此,企业难题有了“兜底”保障。
林邦誉的电脑里详细记录着“直通车”收集到的每一件企业诉求、问题、会商建议及办理进度。粗略算了下,每个月他至少要接收近百件诉求。要将有“真问题”的挑出来,单甄别这第一步就需要反复核查。
记者发现,这些诉求五花八门,既有本地企业希望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减负的,又有异地商会在外投资权益受侵犯需要帮助的……
起初,林邦誉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没经验,就用笨办法。他的浙政钉里,几乎所有局办的办公室都被他咨询过,聊天对话框的首屏里全是对政策的讨论。同事们打趣,过去都是他追着别人问,现在他成了半个专家。
不久前,温州一家大型婚庆企业反映,因为无法解决临时停车问题,企业投资建设的婚宴场所一直没法“开张”,问题已拖了好多年。和相关部门沟通,得到的回复基本是:按照规定,周边道路施工,加上路宽不够,不具备设置停车位的条件。
林邦誉说,违规违法肯定不行,站在企业角度多想一点,变通办法还有没有?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让林邦誉明白,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到现场都是办法。于是,他督促交管、属地政府等单位现场办公,发现非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如果能共用一小段道路,就能腾出点位置,建成港湾式泊位。不到3天,想法就成了设计方案,1个月后临时泊位就完工了。
林邦誉的企业家“朋友圈”越来越大。他和同事们在不断充实的线索源中,直观地看到了企业对营商环境优化的“真需求”。为解决企业家最头疼的历史遗留问题,出台集中、常态化解两种机制,今年首批94个历史遗留问题正在“组团”解决中;从频繁被反映的问题中,提取需求度、受众面最大的,列为“为企服务十大项目”,今年将推动消防审批自上而下破梗阻,所有工业园区周边公交线路都再优化……
服务企业难不难?林邦誉和同事心头常常会涌起这样的感慨:对照文件,或许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面对企业的合理诉求,或许我们多用点时间,多想些办法,多协调几次,就离找到可行的办法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