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数字赋能 服务增值

绍兴 行政执法改革构建营商环境新生态

  时值夏日,骄阳似火,既是对世间万物的严酷试炼,又孕育着生命成长蝶变的磅礴之力。

  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幕隆重拉开,绍兴,将不折不扣抓好各项部署落地落实,以改革突破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注入强劲动能。

  对绍兴来说,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也是重塑城市治理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助推器”。

  改革立潮头,乘风破浪行。“我们将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进一步提高深化改革的集成度、实效度、辨识度,推动行政执法改革成果转化为赋能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成效。”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主要负责人说。

  多跨协同

  提升执法质效

  最近,一场“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行动,让绍兴市越城区颐高广场的商户纷纷点赞。越城区综合执法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人社、消防等部门,围绕经营主体资格、消防安全、未成年用工等方面,通过“进一次门”,完成多个事项检查,对商户经营做到了“一次检查,全面体检”。

  自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开展以来,绍兴行政执法机关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综合查一次”改变了过去随意执法、多头检查的乱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商户的干扰。

  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等平台,实现检查任务线上磋商、一键分发。执法检查统一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涉案线索证据材料同步纳入证据共享库,有效破解了随意执法和执法盲区等难题。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综合查一次”3.7万户次,减少企业干扰数2.4万次,以更精准的执法、更集成的管理、更细致的服务,推动行政执法质效提优。

  “让违建无处遁形。”新昌县探索打造“智慧控违一件事”应用,集成违建智能预警、精准研判、可视指挥、快速处置、科学评价等功能,破解违法建筑发现难、处置效能低、群众反响大等问题,实现住宅小区、园区厂房、重点道路、大型水库周边违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快查即办、高效治理。

  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是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解决“多头管”“三不管”问题,打通乡镇(街道)与县级执法部门多跨协同堵点、难点,凝聚执法合力,提升执法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绍兴市以“整体政府”理念推进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全面梳理涉及多个执法主体的相关事项,明晰责任,形成执法监管清单,全市已拓展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至90件。其中,嵊州渣土监管“一件事”、新昌违法建筑监管“一件事”等在全省推广;烟花爆竹监管执法“一件事”、电动自行车充停“一件事”改革等领跑全省。

  今年6月,绍兴市发布《关于构建行政执法领域“过罚相当”长效机制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围绕“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核心原则,推出八方面举措,着力破解“小过重罚”、机械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推动处罚实施更加规范。如绍兴市将全面推行执法机关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制度,对主动整改并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宽严相济”。目前,“三书同达”制度已在绍兴市交通运输领域率先试行。

  数字赋能

  打造智慧执法

  一“码”知全情!亮“码”执法,正在悄然撬动一场深层次变革。

  近日,柯桥区柯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等多部门,对辖区内农贸市场开展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执法队员进店后,通过“掌上执法”主动进行“亮码”,店主则通过“浙里办”扫码的方式了解此次检查的参与单位、执法人员信息、事项清单、权利义务等。执法人员将检查结果录入“掌上执法”后,由店主在“浙里办”上核对签字后,完成现场检查。

  “扫码以后可以看到今天检查的内容,公开透明,我们接受检查的时候能更加安心。根据检查结果,我们还能对着整改,方便不少。”一名店主反馈。

  作为一项创新性执法管理措施,今年5月起,绍兴在全市行政执法领域推行“亮码检查”工作,按照“全量赋码、亮码检查、查后监督”要求,对行政检查任务实行“统一赋码”,执法人员入企“亮码检查”,当事人扫码“一码知情”,保障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实现“行为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追”。今年以来,全市亮码检查率达99.3%。

  为打好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执法仗”,绍兴市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贯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以数字赋能执法提档升级,有效提升执法监管的规范性、精准性,变监管为“智”管。

  运用视频AI识别、数据比对、大数据筛查等手段,绍兴市探索实行“非现场执法监管”作为精准执法新引擎,让执法人员“带着问题”去执法,推动从现场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变。如嵊州市创新研发“云安企”远程智管平台,搭建重点岗位脱岗睡岗、异常火点等12种场景预警算法,快速查办各类“风险点”;新昌县利用高空瞭望探头对钢筋、脚手架等新建工程特征进行主动甄别,智能识别房屋建设全生命周期图斑变化等。

  今年6月,绍兴市下辖区、(县)市全部融合社会治理中心建设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初步建成市级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平台(驾驶舱),并成功上线试运行,使其成为可视化指挥、留痕化管理、协同化调度、智慧化研判的“最强大脑”。

  “有了这个‘最强大脑’,我们建立了督办通报、线索分派、态势分析、联合会商、争议处置、运行保障等机制,不仅全市执法相关数据一目了然,还能在线进行指导,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实战实效。”绍兴市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条条来自基层的数据,实时向“最强大脑”输送汇集。目前,绍兴已在全省首批实现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和基层综合智治应用双向贯通,全市已搭建起1个市级指挥中心、6个县级指挥中心、103个镇街指挥中心,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共向“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推送事件线索5600余条,实现所有事项100%闭环处置。

  增值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当前,绍兴正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努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就是要努力实现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化、为民服务效益最优化,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增加为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分感谢你们的悉心指导,主动帮我们解决了‘信用修复’的难题,让我们减少了后顾之忧。”近日,上虞区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对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表达了谢意。

  前不久,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通过集中排查,发现该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曾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符合信用修复条件,但该公司没有主动申请。为此,执法人员主动联系,现场向企业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并向企业宣传了法规、政策,帮助企业及时修复了信用,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在“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绍兴市厚植增值理念,以增值化服务改革,让营商环境优上加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纷纷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以打造服务地方特色的“优环境”,助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例如,面对商场店面等装修工程体量小数量大、专业性强、未批先建多等问题,越城区创新打造既有建筑装修工程项目审管一体化“新路径”,不仅助力实现工程审批“低门槛”,还利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等数字应用进行全过程数字监管,实现质量监管有据可查、违法处理有迹可循。

  “中国伞城”是上虞区崧厦街道最有辨识度的一张名片,为从预防和疏导端降低产业发展外部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内部风险,上虞区积极探索推进伞业监管“一件事”,以精细化监管、规范化执法,指导企业健全合规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法治增值服务,依法规范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诸暨市围绕租赁住房监管“一件事”探索住房保障新模式,做好准入审核、服务增效、依法腾退三方面工作,实现保障房申请规范化、服务智能化、腾退动态化,全力构建应保尽保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推进住有宜居工程,缓解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让他们安心就业创业。

  嵊州市研发上线“企情日记”应用,连通“大综合一体化”应用、“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等,实现全程留痕、高效闭环,成为处理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的重要载体,精准助企纾困……

  有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打比方:以前政府行政执法,是“生病了”去“看病”,而现在是主动“体检”,查清隐患,给出方案,让企业在合法合规中提高竞争力。

  未来的绍兴,随着改革不断走深走实,政府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法治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将越来越强。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绍兴 行政执法改革构建营商环境新生态 2024-07-30 浙江日报2024-07-3000012;浙江日报2024-07-3000009;浙江日报2024-07-3000024 2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