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普陀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争当中国式现代化海岛县样板

  盛夏时节,东海之滨,改革潮涌逐浪高。

  为了抢抓发展机遇、趁势而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素有“东海明珠”之称的舟山普陀,立足“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现代品质海岛大花园、现代社会治理新样板”三大发展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以高质量的改革成果,更好赋能和助推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普陀。

  沈家门街道海上矛盾纠纷化解“四步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创新打造‘共富方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先行示范”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铜奖。

  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航运企业跨省迁移“船舶不停运”、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等26项创新案例入选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

  不断上榜的荣耀,见证着近年来普陀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接下来,普陀将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向海向未来,求索、奋起、再出发!

传承迭代深化

打造基层治理海岛样本

  “时间就是生命!”今年5月,“航行的支部”示范船中国渔政33022船接到“宁泰89”远洋渔船船员从机舱高处坠落受伤的消息,迅速开展救援,克服雾天等各种不利条件,疾驰250海里,历时20.5小时完成紧急救援。

  普陀区是浙江省海岛最多的县区,拥有49个海岛渔村、各类船舶2400余艘。发展优势在海、潜力在海,管理难度也在海。为此,普陀区立足海岛实际,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建立“航行的支部”,强化海陆联动、党建联建等体制建设,破解了海上安全生产、海岛民生服务、海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难题,着力描绘“红动蓝湾”海岛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普陀区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设置“航行的支部”42个。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普陀正多方探索。去年底,普陀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县(区)级实体化海上融治理中心,通过融合海上治理部门资源,完善工作机制与业务流程,吸纳海事法院实体入驻,搭建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海事商事争端多元化解决平台,实现“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海上”的善治目标。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海上矛盾纠纷208起,涉及总金额近亿元,实现调解成功率、履行率、满意率三个“百分百”。

  在沈家门街道,“枫桥经验”进一步落地生根发芽。

  沈家门是我国重要的渔港和海产品集散地之一,因水产品交易、渔业生产、海损事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应对这一情况,沈家门街道探索形成“领航、织网、起锚、稳舵”四步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海上矛盾纠纷“动态管理难、发现处置难、源头预防难、调处化解难”等问题,为推动海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普陀样本”。

  红帆“领航”,即建强一支党员为核心的队伍,深化“渔港先锋”党建品牌,打造党员先锋“瀛洲红帆”船;海陆“织网”,即构建海上移动网格,将2000余艘渔船划分为28个海上网格,每个网格以示范船老大为网格长;平安“起锚”,即抓好“出海前、航行中、归港后”三个环节,多渠道多元化开展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专题学习;法治“稳舵”,即坚持法治支撑、数字赋能、多元协同,推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沈家门街道“四步工作法”还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近三年,该街道海上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

坚持为民导向 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共享

  近日,普陀区快递物流共配中心正式启用,该共配中心深入普陀城区“心脏”,又依托完善的交通“大动脉”与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紧密联结,构建了“县乡村”海岛三级物流体系。普陀海岛快递单件配送成本由2元降至1.2元,每村每周配送频次由0至2次增至5至7次。

  今年以来,普陀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关键问题,通过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优质资源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在城乡间、海岛间、人群间的流动、延伸和共享,全力提升海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春天,虾峙大双山岛51位老人乔迁至虾峙本岛的新居——“小岛你好”离岛安养驿站,开启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原大双山岛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岛上基础生活配套设施等较为落后,日常生活极为不便。通过一体化迁居、集成式服务,老人们如今能享受更好的住房品质、更便利的交通出行、更舒适的周边环境、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

  “离岛安养驿站”项目,是普陀创新探索加快海岛渔农民聚集共富的新路径。普陀区通过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推动本岛大岛的人口更加集聚,渔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更加全面,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普惠、一体化。

  早在2022年7月,普陀启动“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就已经吹响了推动海岛医疗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号角。

  “共富方舟”由滚装船改装而成,搭载着医疗车、常规诊疗设备、远程会诊设施,以及由邵逸夫医院、普陀医院的专家组成医疗团队等,每月定期两次靠泊各偏远海岛与渔村。以“共富方舟”为依托,普陀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聚焦海岛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结合“七优享”工程,在“健康守护”行动外,相继推出了老有康养、法治惠民、惠农下乡、文体赋美、政务服务、志愿服务、安全守护等行动,八大行动共同发力,推动“共富方舟”从“一件事”向“一类事”发展,让“共富方舟”服务内容由“保基本”转向“高品质”。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普陀充分挖掘海岛海洋资源,以“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为抓手,创新打造“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把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人才、服务由城区辐射各小岛乡村,全力推进乡村共富联合体、人才成长共同体、产业升级协同体建设,走出了一条岛域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海岛共富蝶变之路。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42,全省排名第六。连续6年省级乡村振兴考核优秀,连续2年获“神农鼎”殊荣。

  立足海岛实际,紧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普陀正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共建共治共享,努力探索一条以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三大差距”、实现海岛共富的先行之路。

改革勇探新路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蝶变

  日前,浙能舟山六横LNG接收站项目迎来新进展,4座22万立方米储罐穹顶全部吊装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储罐安装工程正式从罐外施工转为罐内施工。

  该项目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千项万亿”工程和“绿保稳”工程,一期设计规模600万吨/年,预计于2027年建成投产,达产后年供气能力达84亿立方米,可保障4600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量。

  这是普陀区积极助力浙江自贸区形成“北油南气”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自浙江自贸区挂牌以来,普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要求和省、市委部署,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试验田”在深耕细作中茁壮成长——

  重大改革获持续突破。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航运企业跨省迁移“船舶不停运”、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等26项创新案例入选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全国首创“同一商品编码下保税燃料油混兑”“不同税号下保税燃料油混兑”“一船多地多供”等9项改革试点业务,保税燃料油加注价格和通关时效比肩新加坡。

  重大项目稳步落地开花。集聚以油气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近1500家,去年实现贸易额1273亿元,荣获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完成全国首单LNG动力船舶综合供应服务,引进中船节能、合创重工等国际海事领域头部企业,去年海事服务总产出190亿元,占全市近40%。年保税燃料油加注量310万吨、结算量80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5%和42%,油品储备能力超400万吨,助推舟山跻身全球第四大加油港。

  产业版图迭代升级。浙能LNG接收站项目正式开工,浙江天然气交易市场落地运营,浙江自贸区南部片区“无中生气”。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聚焦民营企业发展诉求关切,普陀推动政务服务从“一件事”到“一类事”、从“一个点”到“整个面”、从“一个环节”到“全链条”升级,持续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10月,普陀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涉企服务内容打包进驻,设立综合(诉求)、项目、政策、金融、人才、科创、法治、知识产权等9个专业服务板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场地;还创新构建“局长轮班制”,各窗口部门“一把手”每月到窗口轮班1次,针对企业重难点问题现场协调处置。今年,已累计坐班160余次,成功解决各类难题66个。

  与此同时,普陀积极探索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平台,依托“浙里办APP”开发建设的普陀区“企业综合服务线上平台”已正式上线,把线下企服中心“搬到”线上,目前已办结企业诉求申请212件,服务申请123件,满意率100%。

  眼下,普陀正大力开展“全要素增值服务八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针对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文旅、现代海洋渔业等八大特色产业链,梳理重点问题、核心需求和关键环节,丰富服务维度和内容,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本版图片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普陀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争当中国式现代化海岛县样板
2024-07-26 浙江日报2024-07-2600005;浙江日报2024-07-2600009;浙江日报2024-07-2600010;浙江日报2024-07-2600008;浙江日报2024-07-2600017 2 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