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史文化 指引未来发展
本报记者 潘如龙 吴晔 周宇晗 编辑 李雅南 吴晔 周宇晗
“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下称“总序”)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到,作为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之一的文化研究工程,其任务就是系统研究浙江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当代发展,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指导浙江未来的发展。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期我们邀请3位嘉宾,就此进行探讨。
文化研究工程的初衷和使命
记者: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提议并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这是全国人文社科领域首个启动的省级大型学术研究工程,给浙江留下了一大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在您看来,启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郭华巍:“这项工程主要是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对浙江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为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的。在谋划和布局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中,我们希望通过梳理和弘扬浙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对浙江区域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比如,随着文化研究工程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把抢救和整理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列为工程重点,推出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兰溪鱼鳞图册合集》《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浙学未刊稿丛编》等。
同时,习近平同志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思考文化建设,自觉地肩负起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浙江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使命。实践也证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深入实施,不仅使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浙学”研究品牌日益凸显,一大批优秀社科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省域范例。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学的视野来看,任何一种区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深受以中原为核心区的中华文明影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因当地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浙江区域文化就是一个典型。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等,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在过去几千年中,随着北方移民的一次次南下并在当地定居,一方面把中原发达的文化带了过来,另一方面随着南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加上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变得非常宜居,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地域文化深度交融,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反哺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更新。也就是说精神文明的部分、价值观念的部分,浙江文化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而在具体形态上,比如人文气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则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甚至走在全国前列。
在我看来,对浙江文化展开系统性、溯源性的研究,特别是厘清与浙江相关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诞生的不同的文化概念,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感受浙江文化的传承,理解今天的浙江从何而来;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梅新林:2005年启动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既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但其意义与影响却远远超越了文化本身。“总序”聚焦于“文化的力量”这一核心概念,指出它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同时又强调“从区域文化入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记者: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对浙江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当代发展的系统性研究,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今、古、人、文”4大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梅新林:与一般的学术研究有所不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以“今”为置于首位的第一板块,旨在凸显该工程的现实需要与问题导向。随着这一板块的研究逐步深入,必然要从“现实”回望“历史”,然后通过历史对比,展现浙江发展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并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命题、方法与路径。
同时,通过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与精神价值,系统梳理和分析浙江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厘清浙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巨大贡献,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浙江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而且可以为浙江当代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这种相互赋能的综合效应使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在推动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的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共同推动浙江历史文化研究的高度繁荣与当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郭华巍:一方面,“今”与“古”互为观照。既深入总结浙江经验,系统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又通过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人”与“文”相互生发。对在浙江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生平、思想等进行系统考订与研究,同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出版浙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既不断丰富了浙籍名人名家相关历史文献,又在历史文献中发掘提炼浙派大家的精神品格。
再一方面,“历史文化研究”与“当代发展研究”彼此融通。通过厚重深邃的“历史研究”,努力发掘浙江之所以成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文化基因,奋发图强开拓者的动力源泉,以及创新包容引领者的禀赋品格。通过可触可及的“当代研究”,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层层挖掘从“八八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轫递进。
葛剑雄:以往我们观察浙江,大多是从经济的角度,只看到它富庶的一面。实际上,浙江的另一面是地理环境多为山地和丘陵,平原地区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很大。这种环境催生了浙江人民自强不息,用最少的资源和土地去创造更多财富的传统,也使浙江文化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创造力。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深入研究浙江发达的物质文明背后精神文明的因素,特别是“人”的板块。在所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我认为先进人物起到关键作用。总体而言,浙江的一大学风是求真务实,这与浙江学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密不可分。比如周树人(笔名鲁迅)深感“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因此毅然弃医从文,这就是对民族前途设身处地的反思和求索。与此同时,浙江学者也很擅长不断适应社会层面的新情况进行创新,比如阳明心学。它最终影响了主流文化,甚至成了主流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再比如近代以来,浙江的一批知识分子主动与外来文化接触,如沈雁冰(笔名茅盾)、陈望道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又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涌现出一批杰出企业家,不仅具有创新意识,还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这与浙江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包括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在内的文化研究,如果能重视和剖析这些领袖人物、先进人物的成因和作用,将是理解浙江现象和浙江精神的一个生动角度。我就曾为我的恩师、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浙江嘉兴人谭其骧先生编写过一部《禹贡传人——谭其骧传》,这部书也被纳入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古人讲“以史鉴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我看来,从浙江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经验中,从一代又一代涌现的先进人物中,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我们既要看到繁荣而多样的文化形态,更要提炼和传承始终推动浙江不断向前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比如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家国情怀等。只有这样,文化研究才能突破文本的界限,具有指导浙江新时代新实践的现实意义;突破时间的界限,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突破地域的界限,在与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的交流互鉴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让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发展
记者:习近平同志在“总序”中要求,努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四点?
郭华巍:省社科联正通过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对浙江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研究传承,全面审视、提炼浙江传统文脉的基因品格之于当代发展的价值。一是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工作中强化思想引领。设立“循迹溯源”专项研究,立项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重大项目,推出了《迈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浙100年》等重要成果。二是在涵养培育与时俱进浙江精神中激发创新创造。结合浙江学术经史并重、学以致用的经典传统,开展好伟大建党精神包括红船精神和与时俱进浙江精神等重大项目研究,形成《红船精神研究》《浙商文化研究》等重大成果。三是在赓续浙江传统文脉中厚植人文优势。集中深入钩沉浙江文化的万年文脉,围绕“浙江历史文化名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等选题,推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学大家》等经典成果。四是在浚通浙江历史文化源头活水中滋养灵魂品格。谋划推出《浙江通史》《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等众多精品力作,持续激励浙江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自立自强、奋勇担当。
葛剑雄:在“以文化人”上,浙江有非常好的基础。我前面讲到比如近代浙江名人,他们一般都有很好的家教家风,再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对文化的认同和尊崇,他们对传统学问有浓厚理解,而且都比较开放,像我老家南浔镇上,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专业学校,非常重视学外语。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浙江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就文化研究成果普及而言,以前重视研究成果,对普及成果不重视,认为这不是原创,不给予奖励。我们注意到,教育部针对社科优秀成果已经专门列了一个普及奖。现在,通过网络传播,一些高端的学术概念一下子就普及了。所以我建议研究和传播不要老盯着同一批人,比如社科院专家研究传统文化,但普及应用可以交给一批年轻人。还有思维模式也要变革,有些人不一定能做深入研究,但他的普及应用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