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衢州跟随快递医生处理异常件——
我来治疗“病”快递
本报记者 唐逸涵 共享联盟·柯城 郑晨
当你在电商平台“剁手”以后,一定很期待尽快收到快递。但是全国每天南来北往的海量快递中,不可避免混杂着些一些异常件,它们就是“生病”的快递,病症包括地址不详、双面单等。
如今,“生病”的快递也有医院看病。
不久前刚启用的衢州柯城顺丰丰泰产业园,是顺丰快递件转运业务的四省边际枢纽,日均处理量可达25万件。除了在各物流环节配备智能化设备提高效率外,顺丰还设立了异常件处置场所——“快递医院”:在这里所有在配送环节存在转寄、退回以及“生病”的异常快递都能被及时修正、处置,让每件快递都能在第一时间“健康”地送达客户手里。
今天,我们的身份是快递医院的“医生”。不远处,“院长”,即园区异常件处置负责人张英对我们挥了挥手,示意我们尽快跟着她一起“奔赴前线”。换上工作服,手腕挂上大号胶带,推上装有快递巴枪(装有快递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手持终端设备)、刻刀、卷尺等工具的小推车,我们出发了。
就地诊疗
让所有“小病号”按时上车
“快递不会说话,我们怎样从这么多快递里精准地找到‘病号’?”园区41条摆轮自动分拣线全部启动运转,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我们大声“吼”出问题。“看到那个白色罩子了吗?会给快递‘做CT’,替我们找出部分‘病号’。”张英指着分拣线上游一台不断闪烁的扫描仪说。
我们好奇地凑上前观看,只见白光一闪、快递通过,“健康报告”即刻显示在大屏上,单号、重量、问题备注等数据信息和红外影像、快递六面照片都被提取了出来,哪个快递“生病”了一目了然,筛查出的“病号”,依据单号显示的目的地代码,被送至快递装运口附近的快递医院分院区治疗。
很快,我们负责的分院区前已堆了十来个快递。“简单的问题我们就在这儿‘就地诊疗’,实在‘治不好’再带回总院区。”张英介绍,园区共设了4个分院区,我们远远望去,各分院区前的医生都已投入“诊疗”工作。“现在我们只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就行。”张英看着我们转着快递六个面翻找却不知从何下手,提醒我们优先检查面单,“扫描仪查的是违禁品和面单,而我们早班是中转外地发往衢州各区县的快递,处于运输链下游,管制刀具这类的违禁品很少会流通到我们这个环节。”
快递单受损是最常见的“病症”,也是最容易“治疗”的。我们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快递基本都是因面单被打湿,单号仍是清晰的,“这种就不需要‘住院’,扫二维码补打一份订单就行。”我们扫一条贴一张,快速处置这些异常件。
“走吧!”“去哪?”我们刚把“治愈”的快递放到指定地点,张英就推着小车向前走去。“快递装车阶段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还有很多‘病号’在等着我们,要在发车前尽可能多地‘治好’他们。”张英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小毛病”快递都能按时上车。
小推车成了快递“救护车”,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园区里,我们走过每一条分拣线,分拣线上的操作员帮我们找出了包装受损的“病号”。
扫描单号、拍摄问题处照片、同步问题情况、用胶带“包扎”快递……我们就地“诊疗”。随着操作越来越熟练,我们很快就跑完了整个园区,在发车前让所有“小毛病”快递件顺利上车。
住院治疗
一站式解决“疑难杂症”
上午9时10分,开往衢州各区县网点的运输车走了,但我们的工作还未结束。快递医院分院区“治疗”能力有限,我们要把两件“症状”复杂的快递带回总院区“住院治疗”。
“快递早一点‘出院’,就能早一点送到客户手里。”张英把两件快递摆在桌上给我们分析“病因”,白色泡沫箱快递面单丢失,能看到的有用信息只有快递箱上写着的“浙江”“项某”;另一件快递被贴了两张面单,发货地一致,目的地却指向“衢州”“南昌”两个地区。
张英判断贴了后面这个快递应该是卖家发件时顺手把两个相邻面单贴到一件快递上,“这类问题只要上报顺丰客服,由他们对接卖家核实快递信息,我们只需要等结果就好。”但另一个面单丢失的“病号”就没那么好解决了。
“项某”是当前唯一有用的线索,我们尝试在顺丰数据库输入“项某”检索,没一会儿,蹙着的眉头舒展开,物流数据显示有一单收件人叫“项某”的快递当天会在衢州中转,我们调取出快递在上一个站点被扫描仪拍下的照片,果然也是个写着“浙江”“项某”白色泡沫箱,唯一不同的是那时面单还在。
这就算顺利“出院”了?“还得通过快递箱尺寸再做进一步确认。”嗓门大中气足的张英心很细。“长宽高分别是42、29、27厘米,重14.31千克。”我们称量出快递尺寸,在和上一个站点数据比对确认无误后,大家的心终于踏实落地,白色泡沫箱顺利“出院”。
“打起精神来,咱还得‘治未病’呢。”长时间大声说话让我们一坐下来就感觉缺氧犯困,张英这句话立马赶跑了我们的睡意。系统已为我们整理出一份地址不详的快递名单,这些快递未到园区已有“生病”迹象。对照名单号码我们开始挨个打电话明确地址,总算赶在下一批运输车入园前全部改好。
这一批异常件都被“治愈”了。
突发急救
寻找“2360”
在按部就班的诊疗外,我们还要针对突发情况开展“急救”。
“一位客户说他有一份重要快递马上要用,想自己来园区取,不知是否可以?请住院区核实情况后立即反馈。”12时13分,一通电话和一串快递单号同时打入联络手机,让原本有条不紊的快递“治疗”工作有了些波动。
我们把快递单号输入系统查询,结果显示:12时09分快递在EU(装车点代号)装车。“5分钟前刚扫描装车,大概率快递还没塞到车厢深处,比较容易取,你们先去查看情况,我这边给他们一个确切反馈。”张英话音刚落,我们就迫不及待往外冲,她又急忙叫住我们叮嘱:“系统显示这个快递和其他9个快递捆绑在一个编织袋里,说明这是文件袋之类的小件快递,编织袋扎口处有数字牌,尾号2360,找着它就行!”
“EU、2360……”我们在心里不断默念这些数字,跑了一个上午的经验在此刻派上用场,全园区27个装车点点位已在我们脑海中形成地图,凭借印象我们很快就找到了EU所在的分拣口。
此时,运输车仅装了小半箱,两个编织袋整齐地放在车内其他快递箱上面,分拣口还堆了几个编织袋,不知道有没有被快递员录入。虽然还未明确快递具体方位,但显而易见,查看这几个编织袋并不会影响已装车的其他快递,“快递在方便拿取的位置,您可以通知客户了。”做出判断后,我们第一时间把分拣口情况同步给了张英。
消息发出后时间仿佛进入倒计时,我们和装车的快递员解释情况的语气都有些急切。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分头查看编织袋号码,很快在车上找到了“2360”,拿到了客户说的快递。12时21分,我们带着快递回到医院区,张英竖起大拇指迎接我们:“干得不错!客户大概10分钟后赶到,还要辛苦你们去门口交接一下,务必亲手交给本人。”
来取件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他接过快递时连连道谢:“里面装着的合同下午1时就要用,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真帮我找着了,太感谢了!”
忙忙碌碌中,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在我们的努力下,300余件异常快递准时发出。送走早班最后一辆运输车,疲惫和成就感同时袭来。我们就像是运输环节的“润滑剂”,降低异常快递给物流带来的阻力,让每件快递都能保质保量按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