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

新茶饮崛起,记者当一回调饮师——

调出一杯生活好滋味

  蝉鸣阵阵,三伏天里,一杯“调制冷饮”成为许多人的“避暑神器”。

  近几年,街头巷尾各式饮品店的菜单上,出现了许多比传统奶茶、咖啡更为清口的中式新茶饮。它们以原叶茶的茶汤为底,辅以更加丰富的食材和香料,入口清甜,回味无穷,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新晋“必点爆款”。

  有业内专家测算,去年一年,中式新茶饮共计消耗了约30万吨原叶茶,几乎比肩我国茶叶年度总出口量。它不仅成为国人茶叶消费的一大重要形态,还是中国茶的出口生力军。目前,中国新茶饮企业已在欧美、东南亚等国开出近万家门店。

  新茶饮崛起已势不可挡,而设计、调配和制作各式新茶饮的调饮师,则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灵魂人群”。

  近日,我跟着95后新锐调饮师曹梦蝶学习了开发爆款新茶饮的“独门秘籍”,并在杭州人气茶饮品牌“哈茶福”的门店体验了一把现场调制,揭开这一新兴职业的面纱。

  调茶如调香,“前调、中调、尾调”各不同

  “你好,我是曹梦蝶,花名‘福蝶’,天气热,先喝杯茶缓缓。”我顶着烈日走进曹梦蝶担任主理人的新式茶馆“陆羽不绝”,她热情喊我坐下,用沸水冲开了一壶高山乌龙,再盛入放了冰块的分茶器里,为我倒上了一盏。

  一口喝下,心静了下来。用冰块迅速冷却的热茶,滋味很美妙。这莫非是时下流行的冷泡?面对我的疑问,福蝶摇了摇头:“不是,这叫冰萃。”

  我开始了调茶学习:原来,用热水泡茶,茶叶里的咖啡因和茶多碱等物质会在高温中析出,所得茶汤“茶感重”、更带苦涩,即便用冰块迅速冰萃,也不会改变;而如若用冷水泡茶,放在冰箱静置几小时后,茶汤中更多的是茶氨酸、茶多糖等物质,口感更偏清甜。

  我走进调茶创作区,学着辨认各种原材料,并开始动手实践。为了保鲜,平日里,各式调茶材料大多在冰柜里分区保存。这些瓶瓶罐罐,对于调饮师来说,就像颜料之于画师、琴键之于作曲家,至于如何“下笔”、如何“谱曲”,主要靠灵感。

  我学习的第一款调茶作品,叫“栀香青一色”。我取出五窨栀子花茶,制出冰萃茶汤,再横切一颗四川脆李,将带核的剖面置于浮起的冰面上。

  完成后,我迫不及待举起自己的首杯“特调茶”想要品尝,福蝶却喊我分三步喝。我先喝了口不经调配的纯茶,再喝特调,然后再往杯中加入5毫升橄榄汁,搅匀了再尝。

  我感受到了三者的不同:纯茶的滋味,好喝得很“直接”,冰冰凉凉中,有一种甜甜的梨子味;放了脆李后,有李子肉散发的果香加持,茶的味道开始变得立体而更富有层次,收敛了甜,带出了一股青草香气;而加入橄榄枝后,情况变得更美妙了——茶水过喉,口腔中却留下了栀子的余香。

  “好的调饮师,就像香水的调香师一样,需要精心设计一款调制茶饮的‘前调、中调、尾调’。”原来,福蝶是想让我感受到茶饮中的口感层次。方才,她让我加入橄榄汁,就是为了在前调“李子、青草”、中调“茶、甜梨”的基础上,拉长尾调。“橄榄有助生津回甘的功能,能让栀子花香更绵长。”

  我顿悟:调茶,是个嗅觉联动味觉的过程,这为调饮师的创作拓展了层次和空间。

  让茶幻化出烟熏味

  “六窨茉莉奶提”,是我学习制作的第二款新茶饮。我取出冷藏的六窨茉莉绿茶,开始练习操作。

  “每一款原叶茶的风味,30%来自于茶青品种,70%则来自于加工技法,设计茶饮时,都需了解透彻。”福蝶说,中国的茶产区遍布西南、华南、江南、江北,而一位好的调饮师,需寻访各产区品质、口味和供应均稳定的优质原叶茶作为主料,展开创作。每年,自己都要跑上好几个地方。

  “茶叶吸附性强,与新鲜茉莉花放在一起,就会吸收它们的香气,剔除花朵烘干茶叶后,花香仍在,这款茉莉绿茶就是用广西横州茉莉做的,那儿是中国茉莉之乡,我常去。”她笑说,入行7年,自己就是在不断走访中成长起来,现在也属于业内资深人士了,常被邀请去各场调饮师比赛中当评委。

  “96年生,就是资深人士了,那你很厉害哦。”我说。

  “哪里,现在的比赛,00后选手占了大半壁江山,我不算年轻,是老前辈啦。”她谦虚道,向我分享起自己职业生涯最为得意的一瞬间:三年前,一次全国性比赛中,她标新立异,大胆跨界,用蜜桃乌龙茶作汤汁,改良江南传统料理小笼包,创造出一款“蜜桃三丁包”,一举夺冠。从此,便在行业领域拥有了知名度。“这个职业群体很年轻,也激励着你快速成长。”福蝶说。

  最后,她决定秀出最近一款得意新作。教我制作前,她先卖了个小关子:“新茶饮设计,你觉得还有什么创新突破点?”

  我想了想,忽然注意到刚才她带我调制时,盛放茶饮的玻璃杯形态各异:有竹节形,有高脚杯,还有的像个漏斗。于是便试探性回答:“容器?”

  “答对了!”福蝶有些兴奋,拿出了她已准备好的“铁罐罐”——一个多用于盛装啤酒的小氮气桶。啤酒充氮,口感更细腻,那么茶呢?我试了试。武夷山马头岩的肉桂乌龙加上氮气,幻化出明显的烟熏味。

  “岩茶本身制作中就用了焙火工艺,氮气激发并加重了烟熏感,搭配广东黄皮,我把这款茶起名‘熏马肉’。”福蝶的分享,让我忍不住感叹:妙哉,妙哉!

  手上不停练习调茶、心里在复盘,我总结出一个规律——每款新茶饮,都能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排列组合出无限可能:上部是装饰调香的水果,还可以是芝士奶盖、奶油顶;中部就是原叶茶泡的汤体;下部则是各式小料、底料,可以是果肉、芋圆等。

  几小时的学习,我在茶香中沉醉,并感受到了一种灵魂的碰撞。

  掐着秒表 手作现冲

  如果说新茶饮的后台创新、设计,是慢工出细活。那么在一线实体门店当一名直面消费者的调饮师,又是另一种感觉了。

  “顾客的等待就是一种鞭策,我们要尽可能提高效率,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加快动作。”在哈茶福杭州龙翔桥门店,我换上了调饮师的工作衬衫,戴上口罩,再将长发认真扎起,包在一顶黑色工作帽里。

  店长戴小芳打量了一下换装后的我,示意加个一次性发网。“怕制作过程中有碎发掉落,长发女生都要多戴一个。”她解释。随后,我们便开启了紧张的吧台泡茶时间。

  在这里,每一杯茶,都是掐着秒表现场单杯冲泡的。我环顾观察周围忙碌中的调饮师们,才发现,原来高效率,来源于一整套标准化制作流程。

  “绿茶,用右手边85摄氏度热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则用旁边两壶100摄氏度沸水,水温显示在壶下加热盘上,注意分辨。”站到操作台前,戴小芳一边讲解,一边向我展示了门店为每位调饮师准备的一系列工具:桌面小台秤、秒表、快干抹布、取茶器、泡茶滤茶的聪明杯……

  “为什么它叫聪明杯?”我打量着圆筒形的透明杯子,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操作起来,你就知道它聪明在哪了。”戴小芳说。

  看了几轮,我开始挑战自己制作一杯极具杭州特色的“豆香龙井”。

  我取出茶叶,在台秤上称出4克,投入聪明杯。“1克都不能少,如果多了最多只能多0.1克,再多就调整,熟能生巧,会越来越准。”我在心里默念着要诀,也为自己打气。接着,我举起水壶,沿着聪明杯的杯壁打圈加入220毫升左右的水,并立即掐起了秒表,计时4分钟。趁着跳表泡茶时间,我迅速转身,在成品杯中放入接近一半的冰块,放于聪明杯旁。

  “滴——”时间到,我将聪明杯架在成品杯上,放稳的一瞬间,茶汤就从它底部的活塞阀中流入下面的杯中。“知道何时该滤茶,确实聪明。”感受到聪明杯带来的便捷,我竖起了大拇指。门店调饮师,真是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

  休整间隙,我喘了口气,在和年轻同事们的交流中,我得知:他们在入行前,以为这行“门槛不高”,培训半个月即可上岗。真正深入学习才知道,这行分为五个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初级工到一级/高级技师,晋升通道也越来越完善。

  纯茶、当季鲜果+纯茶,冰博克奶+纯茶……新式茶馆和茶饮门店,一杯杯新茶饮都是调饮师们手作现冲的。传统茶馆中的茶道精致但繁复,他们巧妙保留了其中精华,创新冲泡方式,为年轻一族快节奏的生活增添一抹诗意茶香。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6 调出一杯生活好滋味 2024-07-17 26971174 2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