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金融

云和县 夯实“云和师傅”人才底座
财政助力万千家庭渐圆共富梦

  在丽水市云和县,“云和师傅”这块金字招牌不仅成为云和县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也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万千家庭的目光。

  在云和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下,“云和师傅”这个源自云和民间智慧和力量的称谓,历经云和县政府20年来的品牌化打造,其形象与价值不断升华。而财政投入也如春夜喜雨,精准滴灌每一片土地,催生云和师傅们在技能提升、产业创新上的累累硕果,同时也激发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创业热情和致富梦想。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云和县开启了“小县大城”的2.0版本。随着《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云和县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将“云和师傅”的潜力转化为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培育优势产业、传授致富技能、推广特色产品等举措,带领1.5万农民创业致富,帮带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中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云和力量”。

  模式升级 平台搭建

  财政为培育创新“输血”

  “多亏了季师傅这么多年的技术指导,我们家现在靠着管理两个葡萄园,年收入已经有20多万元了。”果农王存平口中的季师傅,便是一名已深耕葡萄产业30余年的“云和师傅”——季伟平。

  4年前,季伟平争当致富“引路人”,开办大田葡萄农民田间学校,面向云和乃至整个丽水的农民免费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如今,学校已培养出600余名学员,带动周边地区新开发葡萄栽培面积超过1400亩。季伟平说:“靠个人单打独斗不行,要把技术传给大家,带大家组团发展、共同致富。”

  “云和师傅”美誉的背后,是云和县对乡土型技能劳动者的尊重与培养。近年来,云和县抓住“云和师傅”这一品牌,将该群体纳入了政策扶持的视野,持续加大对云和师傅“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120余万元支持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其中,每年投入云和师傅“新农人”培育体系专项资金不少于50万元。

  为了让更多农民有技术傍身,云和县借助财政资金,通过搭建“成人技工学校+产业教学示范基地+民间研究所+科技示范基地”等于一体的“政产学研”合作型技能培训联供体,确保每位农民都能拥有一技之长。通过创新升级传统培育模式,云和县实现了人才与技术的双重飞跃,每一位“云和师傅”都成为共富路上的技术带头人,同时也推动了食用菌、茶水、水电、玩具、建筑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技能培训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而是通过“政府买单”,与省农科院、市职技院等科研院校签订农民培训和人才培育合作协议,邀请专家组成三级创业导师团队,采用订单式、菜单式、组团式的现代教学模式,让技能培训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像大田葡萄农民田间学校已经拥有技师、高级技师等相关技术人员8人,省农科院专家为项目长期顾问。

  如今,打开云和县“人才培育”点位图:包含食用菌、液态菌种、珍稀菇、板栗、雪梨等7家“云和师傅”民间研究所、10个“云农高师”科技示范基地、20余个“技能学堂”……产业多、分布广的特点让云和整个县域都成为了人才培育的沃土,让每一位“云和师傅”都能在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土壤。

  如今,“云和师傅”已成为推动家庭奔富的重要力量。技能的提升,让“云和师傅”从“卖劳力”转变为“卖技术”,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增值。通过“云和师傅”的带动,全县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68万人,为云和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政策叠加 品牌推广

  财政为产业共富“生金”

  在“云和师傅”的故事里,财政的投入不仅着眼于个体的发展,更将视野投向了整个产业链的共富。云和县以提升共富技能为核心,依托产业兴旺的政策,做大做实了“云和师傅”集成政策体系。该体系成为激发当地技能传承和产业革新的“催化剂”。比如,通过一次性补助和项目申报优先权激励高素质劳动者的培育,以及通过小微产业园创建奖励资金的方式,引导“云和师傅”积极参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去年以来,云和县将建强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作为财政投入的“主战场”。这些小微产业园以设施机械化、管理智能化、产业融合度高为特点,能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增收。

  截至目前,云和财政投入200万元,已改造或新建了20个产业园,为周边村民提供采摘、管理等就业岗位300余个,直接带动农户实现家门口增收1000万元。计划到2026年,全县将创建100个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让这片土地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

  此外,云和县还推出了“百微产业贷”“共富贷”等金融产品,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云和师傅”提供更多的风险保障,确保了他们的创业之路更加稳健。

  品牌强,则区域兴。云和县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鼓励农业主体使用“云和师傅”区域公共品牌进行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开发,让优质的农产品有了更好的市场识别度和竞争力。

  在品牌力量的带动下,云和县以“‘一店一柜一中心’的营销服务平台”合力打造“云云联盟”,为本土优质农产品搭建起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绿色桥梁,品牌价值外溢效应也日益凸显。如“云和师傅”李雪峰就在山东省淄博市创办了叶波大润发超市,并设立了云和农特产品专柜,蘑菇、黑木耳等农产品经由“云和师傅”品牌的加持,销量增长迅速。

  藤蔓效应 异地开发

  财政为技能创富“铺路”

  如今,“云和师傅”不仅仅是技术的代名词,更是创新和创业的先锋,是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他们将优势技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不仅在食用菌、茶水等传统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领域中展现出新作为。他们像藤蔓一样不断延伸,带动了更多的农民朋友走上致富之路。

  云和县通过“十百千”帮培工程、“名师带高徒”等系列行动,继续培养新生代的“云和师傅”,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技术,将传统的农业活动转变为现代的农活。这些新的“云和师傅”利用直播带货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农产品直接推送到消费者面前,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近年来全县云和师傅参与开办农家乐、民宿336家,年营业收入1.57亿元。

  云和县还鼓励在外的工作技能人才回乡创业,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让“云和师傅”在家乡发挥自己的专长,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张建芬,一位从丽水市区回到云和县崇头镇大垟村的年轻人。在她的手中,高山蔬菜种植不再是简单的农活,而是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基地种植+农户种植+电商销售+产品深加工”。在她的带动下,百余名偏远村庄的农民重新回到家乡。

  “云和师傅”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云和县。在财政支持和政策推动下,云和县通过异地开发、技术入股、政府雇员等方式,让云和师傅们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他们利用自己的技能,带领1.5万名农民在异地进行开发创业,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355个市县、3786个乡镇,并且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了业务,成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民奔富的重要力量。

  云和县通过创建异地“云和师傅”创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600余名“云和师傅”参与技术入股或成为“政府雇员”,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带动了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10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

  “云和县虽然地少,但‘一技握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闯劲和开拓的意识,让云和人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云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所介绍的那样,“云和师傅”,一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云和县用财政之手,以政策为丝、以资金为线,精心编织着一个个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共富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为万千家庭铺开了致富之路。

  (本版图片由云和县财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2 云和县 夯实“云和师傅”人才底座
财政助力万千家庭渐圆共富梦
2024-07-11 浙江日报2024-07-1100009;浙江日报2024-07-1100012;浙江日报2024-07-1100025 2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