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新闻事件不应成为流量剧本

  熊志

  近日,“北京地铁大爷女儿含泪发声”等多个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经查,网民张某敏为蹭事件热度、博取流量,冒充叶某某女儿在网上发声。目前,策划摆拍的父女二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前不久的北京地铁上,老人叶某某强行要求一名女子让座,遭拒后袭扰对方,这一事件登上网络热搜。在北京公交警方发布通报、叶某某被行政拘留后,大家都以为此次风波会告一段落,没承想很快又有“下文”。

  据报道,一位名为张某敏的网民,打着“大爷女儿”的旗号喊冤,甚至策划全家出动,其父冒充叶某某,自己“一人分饰两角”,用视频软件变老特效冒充叶某某妻子,流量效果瞬间拉满。一起颇为狗血的争座风波,就这样变成了博取流量的剧本素材,着实令人猝不及防。

  视频中,这名女子堪称“戏精”附体,怎么有流量怎么来。她一会儿声泪俱下地呼吁停止对父亲叶某某的网暴,以此博取同情,一会儿又不分是非,控诉处罚过重,试图在事件已依法定性的前提下制造强行反转,并刻意激起网友的愤怒。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入戏太深,还真被父女二人给骗了。如此歪曲事实的蹭流量策划,误导公众认知,不仅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更是对网络信息环境的严重污染,对社会诚信和公正的公然挑衅。好在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戳穿了二人为博取流量炮制虚假剧本的骗局,并果断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要指出的是,父女二人被刑拘,不该是此事的终点。要依法惩治歪曲事实的炒作行为,更要反思,为何总有一些网民胆敢挑战法律红线,利用热点新闻来编造谎言、炒作话题、误导公众?环顾互联网,从之前的“猫一杯”事件到此次风波,类似的策划炒作并非个案。而有的人不惜编造谎言,竟精心设计一套剧本,说白了是因为这种蹭热度、博眼球的方式能轻易获得关注和利益,能进行流量变现。

  应该讲,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合法合理发言,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舆论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类似这种利用新闻热点炮制虚假剧本的方式,脱离正常的舆论参与范畴,对舆论场造成较大的干扰和负面影响,侵蚀新闻信息传播的严肃性。这也是此次警方施以重拳的原因所在。面对虚假剧本,执法机关要严厉打击,提高炒作的代价,广大网友要擦亮眼睛,避免入戏太深。网络平台更应压实主体责任,对涉及热点事件的信息发布严格审核,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对网络空间的参与者而言,须厘清表演、创作与新闻事件信息发布的界限,谨防逾越法律红线,让自己陷入不法之境。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新闻事件不应成为流量剧本 2024-07-09 26956937 2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