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党支部深入乡村一线解难题
小山村打来报喜电话
本报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陈柯 谭狄枫
最近,衢州市开化县桐村镇门村村洋溢着喜悦气氛:村里这几年发展红火的小香薯产业,马上要有无菌加工车间了!“我们将采购并落成全套生产线,将村民种的小香薯做成薯干、薯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大家的收益也会更高!”村党支部副书记童樟民的报喜电话,打给了数百公里外的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党支部书记吴联峰,吴联峰听到这个好消息,露出了笑容。
原来,前不久,在落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中,吴联峰所在党支部走进门村,将技术、政策、服务实实在在地送向基层一线。得知这两年村里的小香薯、太秋甜柿、生态稻米等800亩特色种养项目,已带动村集体年度经营性收入翻了两番,大家倍感振奋,与村干部进一步畅谈起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的想法,之后又陆续整合协调500万元补助,解决了项目启动的资金问题。
走群众路线,将贴近群众融入本职工作,想群众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正是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党支部每位党员的日常所思所想。去年,该支部党员干部共计深入基层调研129人次,主动为基层群众、主体破解了59个难题。
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是他们的奋斗重心。对此,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党支部联动26个省派结对帮扶团组建立的临时党支部,累计下达衔接乡村振兴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31562个“小型到户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指导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5万个,推动有劳动力、弱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推动实现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等100%覆盖,完善兜底保障。2023年,他们为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4%的增幅贡献了重要力量。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是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党支部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抓实队伍建设,我们在推进一批调研服务之外,还坚持抓好一系列专题学习。”支部青年党员章璐贞特别喜爱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的学习,尤其是围绕工作中的小切口轮流展开15分钟主题分享后,再与其他同志一同进行观点碰撞,总能给予她灵感与启发。
“派驻工作队与驻村干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向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及基层涣散的党组织派驻新的领导力量,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助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组建新型帮扶共同体,就要形成一县一团、一村一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全域帮扶、上下联动,是我们当下需要构筑的结对帮扶新模式”……在专题学习中,每位支部党员的党务、业务能力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得到双提升,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冲劲更足了。
入选省直机关2024年先锋支部,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党支部将持续奋斗,推动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