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先行探路全域共富

山水“所前” 不止青绿

  今年,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良性的城乡互动,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如何统筹规划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支撑?杭州市萧山区南部八镇中的所前镇,以山水为底色,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中描绘共富图景。

  地处萧山城区“南大门”,所前具有“城区+山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依托当地特色茶果产业,所前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农品共富党建联建机制,推出“共富超市”等系列举措,惠企助农、带动共富;发挥独具韵味的山水特色,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青化寻幽·茶果飘香共富体串联起山水、茶果、文化三大品牌,实现协调统筹发展。与此同时,所前还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产业之力夯实共富基石。

  所前,是破题城乡二元结构,观察城乡共同富裕的一个基层样本。所前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将独特的山水优势转化为发展领先优势,所前正体系化统筹茶果特色、山水生态、产业共富三条主线,先行先试探路城乡全域共富。

  立足茶果特色

  “金果果”铺就致富路

  一直以来,茶果产业是所前与生俱来所拥有的一张金名片,这里独特的土壤资源与气候条件,让所前的茶果远近闻名。

  夏至刚过,所前镇杜家村的杨梅挂满树梢。不久前,第26届萧山杜家杨梅节在此开幕,采摘、销售,农户喜不胜收,整个所前进入了“杨梅时间”。

  “在所前,杨梅是名副其实的‘金果果’‘致富果’。”所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萧山栽培杨梅已有近千年历史,尤以所前的“杜家杨梅”最负盛名,这款全国杨梅中的明星产品,是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帮助农民走上生态共富道路的关键。

  靠山吃山、茶果致富,杜家村最有感触。

  作为“杜家杨梅”的主产地,杜家村发展杨梅产业增收致富已是第26个年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尽管“杜家杨梅”早有名声在外,但是依旧需要农户肩挑杨梅四处吆喝,才能将杨梅变现。这样做虽然也能将杨梅卖出去,但耗时长、变现慢、效率低。

  以“梅”为名,以“节”为媒。自1999年所前镇举办首届杜家杨梅节以来,通过政府搭台、文化联接、果农唱戏的方式,一年一度的杨梅节已成为所前农产品推介、农民增收的平台。如今,每到夏季杜家杨梅节开幕,杭州以及周边地区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来到杜家村,品杨梅、游山水,串起一条美好共富路。

  不止于此,以杨梅文化为魂,杜家村打造了“一心一轴三区”,通过清整老旧茶园、新建共享茶园,打造山乡品茶休闲空间,深挖“农业+旅游”开发理念,实施全域景区化整治,塑造了杜家田园综合体。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文旅深度融合,有效传承“杨梅之村”的美誉,推动茶叶、水果精加工和采摘观光产业不断深化,让村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

  茶果之乡的“致富果”不只有杨梅。

  在祥里王村,“党建联建、村企共建”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高质量发展。祥里王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祥里王村是所前樱桃的主产地,在该村党总支牵头下,祥里王村以“产业+基地+农户”的一条龙运作方式,实现樱桃种植产业化、品牌化,成功举办每年的“依春红”樱桃节。借助数字化创新樱桃售卖方式,在樱桃节期间,开展“淘宝直播月”活动,邀请多名网红主播来到樱桃采摘园进行现场直播,利用主播知名度为采摘活动引流。

  与此同时,祥里王村还通过线上云端新零售方式宣传优质农特产品,搭上电商销售快车,拓宽销售渠道;组建“依春红”共富工坊,构建樱桃文化旅游全链条,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小樱桃带动大产业”,实现亩均收益万元以上,带动了村民致富。

  茶果飘香,铺就所前致富路。

  为让共富理念深入人心,所前依托“杨梅树下”宣讲团、“杨梅树下”共富课堂等载体,探索“从共建共享走向共富”的新路径,结合所前特色产业,通过建设共富工坊、抓实技能培训,着力优化民生服务供给、健全文化服务资源统筹、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带富能力和群众致富本领。所前镇纪委打造“廉星所”村社监察联络站品牌,监督护航村社资源、资产、资金的整合利用和规范运营;用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数字赋能基层监督力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能。

  深化文旅融合

  打造山水生态共富样板

  城乡交融,独特韵味。

  雨水暂歇,青化山麓处处钟灵毓秀、苍翠欲滴。里士湖畔,白墙黑瓦院落错落有致,远眺花海、近观澈水,萧山南部“小湘湖”为“山水所前”增添诗意注脚。

  夏天的所前,乡村文旅闹猛。

  这段时间,所前三泉王的旅行攻略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青化山上,李树、桃树、茶树、柿子树、栗子树,郁郁葱葱;山坞里,三眼清泉汩汩上涌,上了年纪的樟树桂树映出斑驳光影;山溪越村而下,村民世代聚居……幽幽古径与玻璃栈道,描绘出古今交织的场景,让游客心生向往。在这里,游客可以畅游7公里环山游步道、5公里智慧跑道、5公里茶果观光带、1公里玻璃栈道,观赏占地600多亩的成片李树园,感受400多年的红心李种植文化。

  乡村旅游这波“泼天流量”所前怎么接?在金山村省级文保单位娄家墙门旁边,一个集观光采摘、农耕体验、露营休闲等多元化体验于一体的亲子乐园建了起来,一眼望去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成为市民亲子休闲、体验农耕新的打卡点。在东复村,西小江、南门江、杭甬运河等萧山名河绕村而行,任家河、大池等11个河流、池塘如星星点缀,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美景。

  文旅融合发展,让共同富裕有了载体。

  在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中,三泉王村携手阿里团队,结合数字乡村建设要求,设计了智汇中心“五化十场景”,包含共享菜园、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内容,给村子装上了一屏统揽的数字大脑。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编纂《三泉王村志》,深耕挖掘乡村文化,引领乡风文明,通过“三泉李花杯”、杭州·绍兴六地象棋团体邀请赛、“所前老十碗”厨娘大赛等活动,搭建乡贤助力乡村发展平台,不断扩大村庄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此外,所前还推进共富工坊规范化发展,依托数字化手段,将“共富风貌驿”周边区域内的特色产品整合入驻“共富超市”店铺,通过有效统筹线上销售资源,畅通特色产品销售渠道,更快实现产品到商品的转化,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以一条来娘线公路为牵引,所前还打造了青化寻幽·茶果飘香共富体,串起区域内青化山、杭甬运河等山水资源,杨梅、樱桃、李子、桃子、青梅等茶果资源,盐运文化、红色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一条乡村农文旅共富带从所前出发,嵌入萧山、杭州乡村旅游的版图之上。

  今年以来,所前积极争取市乡村旅游“五创”工程建设培育创建试点,推荐三泉王、山里王等村入选乡村文旅合伙人计划;深挖各村文化资源,新增省级乡村博物馆1个、三星文化礼堂4家。与此同时,所前还推出《“所”有玩乐 尽在眼“前”——2024年所前镇趣研学活动》,打造四季5条研学线路。

  产业协同发展

  为城乡共富提供坚实支撑

  所前,半是山区半是城。在萧山的产业地标中,这是一处独特的存在。

  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之困,推进全域共同富裕,关键是让产业成为城乡共富的黏合剂与向心力。

  以产业共富带动城乡共富,所前瞄准一个方向——专精特新。

  “与其他镇街不同,所前缺乏连片的工业用地和产业平台的赋能。”所前镇相关负责人说,要弥补城乡间的鸿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全域高质量发展,所前必须另辟蹊径,吸引亩均效益高的企业与产业落地。

  低碳新材料细分赛道,是这些年所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好的例证。

  浙江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被列入杭州准独角兽企业名单。围绕低碳新材料这一细分领域,祥邦科技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性能、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持续提升与创新,开发了广泛应用于双面双玻PERC组件的POE胶膜、N型TOPCon组件的POE胶膜升级产品“灵犀”胶膜等一系列产品。随着POE树脂海外扩产与国产化推进,祥邦科技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所前的一张对外金名片。

  当前,低碳新材料产业产值,已占所前工业产值的36.2%,成为所前产业体系中体量较大、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强劲的支柱产业。抓住这股上升力,今年,所前成立了低碳新材料产业链联盟。“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愿景,正在所前成为现实。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同时,所前还以数字化为牵引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是推动传统产业提能增效的依仗。”所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属制品、棉纺、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仍是所前经济总量中的重要组成。如何让传统企业催生新质生产力?所前以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一体推进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将数字化应用在企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一季度,多家所前企业发布“成绩单”:杭州雪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季度产值806万元,同比上升152%;杭州沃凌的机电有限公司一季度产值948万元,同比上升83.3%;杭州赛富特设备有限公司一季度产值4140万元,同比上升33%。

  除了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所前还聚焦“亲”“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共富。

  “‘态度差、事难办、效率低’是我们执纪监督的重点。”所前镇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镇纪委健全与党群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镇村两级全覆盖,已高效办理办结“疑难杂症”事项67件。通过监督推进拼经济“168”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助企纾困,倾听企业需求呼声、了解企业急难愁盼,为营商环境精准把脉。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季度,所前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1918万元,同比增长10.2%。与此同时,所前还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在城乡融合间,所前按照“龙头企业—特色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推进专精特新工业集聚区块建设,让产业共富成为城乡共富最坚实的支撑。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山水“所前” 不止青绿 2024-06-27 浙江日报2024-06-2700005;浙江日报2024-06-2700009 2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