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新时代的无限风光应“运”而生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和浙东运河起点杭州,第四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你好,中国大运河”媒体智库联盟采风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相继举行。在这个时间节点,回顾浙江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果,为加大阐释和弘扬大运河文化的力度、让这条“致富河”“幸福河”更好地润泽一方百姓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申遗,创造了大运河当代“命运”的转折点。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这项“活态遗产”的保护进展和成功申遗,有专家感叹“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从此,一系列工作渐次展开,围绕着“要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大使命,相关各省市各扬所长,扮靓大运河的现代面孔。浙江更是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坚持还河于民,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融入生活、融入民生。

  大运河的大变样,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全社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提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大运河考察调研,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23年9月,他到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特别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2019年2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大运河流域各项保护工作整体规划、有序推进,浙江也得以从更高的站位,将这项国家战略纳入全局工作,制定一系列保护大运河的地方性法规、机制,打造标志性项目,为古运河注入更多新的“活水”。

  从千年到十年、到往后常年,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福祉,新时代的无限风光如何更好地应“运”而生?怎样才算“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由人力开凿,因人的交流发展需要而生,也因人的保护重建而兴。做好大运河这篇文章的文眼,就在一撇一捺的“人”字上。

  让人气随着文气、人流跟着文脉。如今,行走在杭州的运河两岸时你会发现:油库成了网红“打卡点”小河公园;水上巴士往来于运河主干道,船在画中游、人在景中行;大运河武林门风情街区、大兜路、小河直街、祥符桥等传统风貌街区流动着商机活力,演绎着“最杭州”的人间烟火……千年水脉孕育着千年文脉,只有文化的运河才是中国的运河,只有有人的运河才是活态的运河。对运河两岸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的重现,不能忘了人气和文气的统一、人流和文脉的兼具。

  水乡风情是一个文化符号,也是运河沿线人民致富的一大抓手。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需要在“人民的运河”目标引导下,充分融入民众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运河与人的故事才会越写越精彩。

  千年运河曾经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如今依旧航船辐辏、工商并茂,宜居宜业、水清岸绿,这是大运河的幸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是华夏大地“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的生动写照。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新时代的无限风光应“运”而生 2024-06-20 26921833 2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