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打造共同富裕塘栖样本
临平:再塑千年运河繁华地
胡 金 柴媛媛
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十年。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在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市临平区举行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这也是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的配套活动。
日前,大运河沿线的古镇代表齐聚塘栖古镇,探讨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为古镇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为何选择临平?选择塘栖?
临平坚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推动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描绘千年古镇的共富底色,让大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之河、幸福之河。
以水为媒
扮靓古镇颜值
在大运河的滋养下,塘栖境内水系发达,有大小河道76条。文学大师丰子恺曾评价:“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走进运河边的丁山河村,木桥之下流水潺潺,池心有喷泉,岸边有游乐设施。村民或三两闲坐谈天,或带娃欢快玩耍。这一幕让人很难想象,“江南佳丽地”也曾短暂失色过。
村民严秀娟见证了环境由乱变好。她说,村内的西大池曾经被污染,气味让人难以忍受。“现在环境好了,村民吃过晚饭后都喜欢外出逛一圈。”
变化得益于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作为临平率先开工建设的农村污水“零直排村”,丁山河村通过“党组织+党员骨干+专业干部”的模式,不仅对81户农户进行户内设施改造,从源头上切断雨污混接,还设置水循环处理池,对村民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水废水进行集中处理。
丁山河村是塘栖开展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的一个侧写。
近年来,塘栖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整治,加强发挥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监督作用,组织发动党员代表成立“民间监督工作组”,定期监督工程项目推进质量,持续加强污水治理、河道长效管理和美丽河湖创建,不断推进人文环境现代化。
以水乡风韵项目为抓手,塘栖完成塘栖村外塘至丁山湖沿线区块整体环境风貌整治提升,实现古镇景区历史文化与美丽生态景观有机融合;完成环北塔漾生态绿道项目建设,构建以秋石北路为轴,东西对称、河湖相接的湿地景观;实施丁山湖核心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景观风貌提升、文化植入、产业培育等方面切入,打造水陆两条精品游线,建设以水乡湿地为主题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近期发布的杭州大城北更新“计划书”显示,杭州还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强化塘栖江南运河名镇等建设,实施塘栖古镇市河等河道提升工程。
塘栖这座名镇水乡,正在焕新再出发。
依水兴业
赓续古镇文脉
戏台前,孩子们随着剧情欢呼鼓掌;幕布后,皮影戏艺人演绎嬉笑怒骂、悲欢离合……近日,又有师生组团来到塘栖镇党群服务中心观看卫家班皮影戏。
大运河沿岸是我国皮影艺术重要分布区,卫家班皮影戏正是其中代表,但由于多种现实原因逐渐落寞。
最大的转机,发生在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后。临平高质量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在此背景下,塘栖河西埭村将皮影戏作为“一村一品”特色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
在河西埭皮影戏剧团柴小英等人的努力下,卫家班皮影戏很快重新融入当地文化生活。“有一次在塘栖古镇演出时,现场人山人海,最后景区都因此限流了。”柴小英说。
随着大运河复苏的,远不只卫家班皮影戏。临平保护传承工作坚持探索文化兴产的有效途径,在品牌锻造上因地制宜,在文化传承上跨界破圈。
作为省级非遗工坊的丁山河村“百匠工坊”,将非遗技艺与文化创意、电商直播相结合,弘扬工匠精神,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文化空间;王元兴酒楼以塘栖枇杷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精美菜肴,被评为“浙江名宴”;杭州市级非遗项目“传统茶食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法根,选择重建法根糕点体验馆,打开了一扇对外展示传统食品文化的窗口……
塘栖镇党群服务中心以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为契机,迭代升级“栖”承非遗服务场景,定期开展非遗藤编制作等活动;同时在古镇景区设置非遗藤编作品展区,与历史遗存共融共生,成为吸引众多游客参观的打卡点。
今年1月27日,广济桥边上,由旧建筑改造的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开门迎客。馆内展出大量大运河申遗和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以及围绕大运河创作的铜装置艺术品。
水是大运河的血脉,文化是大运河的灵魂。作为江南运河名镇,塘栖用文化之笔,续写千年风华。
向水而生
共创古镇未来
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塘栖这座明朝中期开始兴起的千年古镇,被市镇经济研究领域专家认定为超级枢纽型市镇。塘栖如何再续辉煌?
塘栖枇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塘栖的一张“金名片”。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塘栖整合山、水、古镇等优势资源,组织产业链上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等80余家单位成立枇杷全产业链综合党委,不断做大做强枇杷全产业链,逐渐走出了一条集美丽环境、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于一体的未来乡村发展之路。
今年5月,当地枇杷进入采收旺季,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融合电商培训、直播帮销、采购加工等场景,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塘北村借助上中下游联建资源,开发出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果汁饮料等多种衍生产品;宏磻村引进社会组织建立“青鸟”电商孵化室,开展公益直播电商培训;莫家桥村打造“莫集”农文旅品牌,创新推出统一收购等“五统一”模式;西苑村打造“连心”枇杷销售长廊,让消费者买得安心……
此外,塘栖成立强村公司16家,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探索项目众筹、飞地共建等方式强化抱团合作,落地枇杷种质资源圃和示范园区,建设草莓生态园,引进天空草莓等项目,打造“运河水乡”共富示范带。
结合共富风貌驿建设,塘栖还以鱼鹰团、法根食品、老刀糕点等省级示范工坊为核心,打造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新概念共富工坊集合”,带动百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丁河村通过鱼鹰团直播等产销对接模式,成功将粢毛肉圆等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各地。
临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塘栖运用“串珠成链”发展思路,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绿道连接起塘栖古镇、丁山河漾和超山风景区等名山、名湖、名镇,沿途聚集的近50家民宿和农家乐,今年经营性收入累计已达2000余万元。
站在新起点上,临平将以塘栖为样本,集聚更多人才,助推产业发展,加快描绘人河相亲、城河相融的共同富裕新画卷,助力大运河更好流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