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栽好“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胡晓琳 谈勤怡
2023年,海宁获评国家级人才10人,引进大学生23167人,自主培育技能人才12215人、高技能人才6897人,均位居嘉兴前列……近日,嘉兴市海宁公布的一份科技人才“成绩单”很是亮眼。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科技人才来到海宁,选择海宁?
正如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前沿技术研发总监李子佳所说,是海宁这座城市满满的诚意,打动了他;好的科创生态、丰厚的人才政策,让他看到了潮城对人才的渴望。
毋庸置疑,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近年来,海宁逐浪向前、勇于攀登,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81%)列全省第9位,成功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省级创新深化试点,2023年发布的浙江县(市、区)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居全省第10位。此外,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长三角分中心相继签约落户,一项项成绩、一个个项目,为海宁科创生态持续赋能添力。
创新载体,为人才编织了一张“摇篮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宁国际创新中心落地揭牌、浙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研究院(鹃湖实验室)实质运营、引进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海宁技术转移中心……截至目前,海宁累计拥有高端科技合作载体9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5家,累计认定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进一步汇聚各方资源,让人才在海宁得以“沉浸式”创业创新。
梯度培育,为人才规划了一条“成长路”。去年,海宁拟入选省级引进计划8人,获评省培育计划3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组织推荐符合引、留和用等要求的省级海外工程师46人次,全省排名第5,组织推荐嘉兴市“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创新团队2个、创新人才11人,助力人才快速成长。
精准服务,为人才提供了一份“新菜单”。海宁尝试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成立海宁市人才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探索“以投代奖”模式,即人才项目可以获得资金入股支持,已签约7家领军人才企业实施“以投代奖”创业项目扶持,涉及股权投资资金1200万元。
筑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海宁将持续开拓渠道“引”人才,加快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运营,通过领军人才地方行、资本对接会等形式,支持企业面向创新大国和制造业强国引进国内外高端智力,招引储备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同时,破立并举“育”人才,打造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专业辅导和集成优质资源的人才服务平台,真情实意“留”住人才。
(胡晓琳 谈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