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扮靓乡村,“两全”计远胜“一刀切”

  朱浙萍

  近日,据《半月谈》报道,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走偏现象。比如对畜禽养殖等问题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引发村民不满:“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承载着提升乡村风貌、增进农民福祉的深切期待。近年来,各地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过一些地方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做法,也值得注意。

  好的人居环境,在农民眼里,应该是一个生活舒适、宜居宜业的地方,是村子里有小桥、流水、人家,门口有绿树、池塘、荷花,房前屋后有蔬菜、瓜果和鸡鸭……

  片面追求环境整洁,使“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一些地方还禁止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菜、不让烧土灶等,这些脱离实际的做法,都曾招致农民反感,被吐槽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这背后有“不接地气”的考核指标,导致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作时简单粗暴,没有尊重村民的意愿,无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影响整治效果,也影响农民的获得感。

  现代化的人居环境与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实际上并不矛盾。在这方面,浙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样本地,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

  比如,在浙江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的“一米菜园”。农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村里零星空地,打造出一方方精致美观、创意十足的菜园。这些菜园不仅实现整村环境提升,保留了农民种菜习惯,还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可谓有颜值、有价值、有产值。衢州等地还将“一米菜园”创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在温州永嘉县不少山区乡村,为了解决散养鸡鸭带来的脏乱问题,村镇干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因地制宜,在附近的山林集中建起圈养区。鸡鸭住上了“山间别墅”,挂上“古板相”“农家珍品”等特色木牌统一宣传,成为城里人求购的香饽饽,村庄环境整洁度也大幅提升。

  浙江乡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启示。人居环境整治,必须立足农村实际、紧贴农民需求,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而是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利益,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乡村从来不缺少创造和创新,鼓励广大农民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各自发展实际的路径,乡村振兴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扮靓乡村,“两全”计远胜“一刀切” 2024-06-14 26910414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