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这一次,
彻底读懂世界科幻史

  想要理解科幻小说的今天,就必须知晓科幻小说的过去。从古罗马人的月球首航到弗朗西斯·培根的海上亚特兰蒂斯,从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人国历险到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日暮到郑文光的地球的镜像,如今这些科幻小说的萌芽之作及黄金之路首次集结,带大家共同致敬那些开启科幻之路的先驱。

  近日,科幻研究泰斗詹姆斯·冈恩编著的代表作“科幻之路”系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科幻之路”系列是詹姆斯·冈恩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科幻文学史的集大成之作,该丛书共有六卷,首次呈现出系统、公正、生动的科幻文学史。

  《三体》作者刘慈欣称其是“科幻爱好者的必读书”,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评价其是“科幻史研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评论其是科幻文学的“全景观叙述”。

  詹姆斯·冈恩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学者和评论家,代表作有《堡垒世界》《星际桥梁》《空间站》《快乐制造者》等;“科幻之路”系列是其最重要的学术著作。1976年荣获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的“朝圣奖”;1992年荣获“伊顿终身成就奖”;2007年被授予“达蒙·奈特纪念大师奖”,以表彰其终身成就。

  詹姆斯·冈恩亲历了科幻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科幻新浪潮,并促使科幻进入学术界。他的研究著作通过对世界科幻史的梳理,展望了这种充满魅力的文学类型的未来。他编著的“科幻之路”从出版之日起,就迅速成为大学课堂开设科幻课程的标准教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科幻爱好者。

  在书中,冈恩按历史发展、风格以及地域精选世界科幻名作,收录了包括凡尔纳、威尔斯、海因莱因、阿西莫夫等一百多位在科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代表作品。冈恩为每卷都撰写了长篇前言,从科幻与各个时代科技变革及文化媒介传播交互影响的视角下,帮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科幻文本的魅力、了解科幻文学的发展。这些前言合在一起,就是一部简要而完整的世界科幻小说史,使读者对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理性认识;在每篇作品的前面,冈恩还特别撰写了导读,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作品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均有言简意赅的说明,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所选作品。

  冈恩为科幻小说的存在设立了三个标准:一是人们必须去发现未来,这个未来由于科学进步或技术发明,将与过去或现在有所区别;二是他们必须抛弃部落、民族甚至一国之民的观念,而学会将自己看作一个整体的物种;三是他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宇宙的本质——它的开始和终结——以及人类的命运。

  在冈恩看来,科幻并不仅仅关于未来主义,它关注的更是“将其自身重点放在人类的境况和命运上的文学”,所以科幻文学是“人类物种的文学”。科幻文学正是在这种观察人类生活、思考人类命运的视角下展开的。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壤上,科幻小说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年轻文学,却拥有漫长的孕育阶段。冈恩提到,从《山海经》到《天问》,再到《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这些古代幻想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奠基石。在第六卷《世界科幻小说选》中,冈恩回顾了凡尔纳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并引用了鲁迅对于科幻文学的感慨:“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其在第六卷收录的郑文光和叶永烈的科幻作品,也带领世界的读者第一次走进中国科幻。

  几十年来,詹姆斯·冈恩和中国的科幻界建立了深厚友情,并热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幻的发展。2020年12月23日冈恩去世,享年97岁,而他的“科幻之路”则鼓舞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科幻读者继续科幻的征程。

  “科幻之路”在中国的再版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国科幻崛起的见证。2015年与2016年,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2019年与2023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持续引爆电影票房;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中国成都举办,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雨果奖”,2024年,《三体》改编剧集在Netflix上映,引发全球观众热议……中国作家关于未来的东方表达,包含着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索与关切。中国科幻站在新时代,注定会在人类的科幻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这一次,
彻底读懂世界科幻史
2024-06-14 浙江日报2024-06-1400005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