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文化科技“双向奔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边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在科技的全面赋能下,文化产业正经历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催生出一大批文化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场景,引发了文化产业现代转型的新浪潮,塑造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

  文化为魂:在传承创新中构筑文化产业根基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文化为魂,深入挖掘利用文化资源、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一方面,传承是文化产业的根基所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不仅能够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亦通过文化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生命所在。创新需要借助现代元素和思维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保持内核的同时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和更加多元的形态。这种创新不仅让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更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和传播渠道。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创新亦是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内容、形式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文化产业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消费需求,才能保持蓬勃的发展活力、获取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为翼:在赋能驱动中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文化产业提供创新动力,文化产业则是科技应用的重要领域和展示平台。在文化产业中,科技扮演着支撑与助力的关键角色。

  一方面,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首先,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不仅便于保存传承,也为后续的加工和创新提供了便利。同时,还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发现文化资源中的隐藏价值,为文化产品的创新提供灵感。其次,网络化技术极大地扩展了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和速度,使其能够迅速触及全球各地的受众,并提升文化产品传播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再次,智能化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点。

  另一方面,科技驱动文化产业升级。一是提升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流程优化、人工干预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也在生产的规范性优化中提升了文化产品的质量。二是拓宽文化产业传播渠道。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文化产品迅速、广泛地传播到全球各地,增加了文化产品的曝光度、拓宽了文化交流互动的路径。三是丰富文化产业表现形式。科技的进步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性,使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四是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金融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推动其他产业的创新。

  融合为径:在“双向奔赴”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不仅体现为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交汇互动,更体现为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文化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助力文化生产力的“双态”升级。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促使文化创作进入新的境界。科技为文化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提升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文化也为科技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使科技产品不再仅仅是冷硬的工具。这种深度的交融让文化生产力拥有了全新的质态。同时,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传播速度,体现了文化生产力的全新效态,也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实现文化产业的“双效”统一。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单纯追求产业效益的最优化,而是要摒弃市场利益导向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统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让“双效”统一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科技的进步为文化产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和更广泛的传播,实现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紧密相连。文化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因此,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社会效益在实际上成为实践最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文化科技“双向奔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24-06-11 浙江日报2024-06-1100007 2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