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增效 破难解忧
临平:构筑枇杷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擦亮枇杷“金名片”
邵天懿 柴媛媛
阳春三月赏桃花,初夏时节品枇杷。最近,“江南夏季名果”枇杷正当时,在杭州市临平区的塘栖枇杷集中销售区,上百家果农在此摆摊设点,络绎不绝的游客大都为这一口鲜甜而来,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大运河畔的塘栖水网交错,十分适合枇杷生长,这里的枇杷种植面积约1.7万亩,年产枇杷超5000吨,年加工产量超1200吨。自1999年起,第一届塘栖枇杷节举办至今已有26年,塘栖枇杷从曾经的提篮小卖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智能化培育,在枇杷界打响了塘栖品牌。
这26年间,塘栖凭借枇杷这一特色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镇街的50余个村、1万余户村民,2023年枇杷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亿元。小小枇杷果,何来如此大的能量?
强链增效
做大黄金果“蛋糕”
“枇杷的季节性很强,过了这季就没了,为了让大家在其他季节也尝到本地的枇杷,我们正在研发一款塘栖枇杷果汁,把枇杷榨汁后做成原浆,保留枇杷新鲜的口味。”杭州塘栖枇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说。
最近,李强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收购来的新鲜枇杷榨汁并冷冻存储,到6月中旬,枇杷果汁就能正式开始生产了。做枇杷果汁并不容易,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去开发这些新产品呢?
“枇杷的单果价格不算高,但是如果把枇杷加工成农产品,单价和附加值就上来了。”塘栖镇区域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为了解决枇杷产业链条短、价值低、品牌弱等问题,临平区组织链上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等80余家单位成立枇杷全产业链综合党委,通过项目化推动上下游联建,形成枇杷产业“发展融合体”,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枇杷花茶、枇杷蜜饯、枇杷果酒、枇杷啤酒、枇杷糕点、枇杷蜂蜜、枇杷膏等10余种新产品,形成枇杷特色共富工坊集群,加工业产值突破3.2亿元。
金黄色的小果真的成了“黄金果”,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财富。2023年,临平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10元,同比增长7.1%,位居杭州市第一、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枇杷行业协会会长张国顺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也是勇立塘栖枇杷产业“潮头“的人。2008年,他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回乡办农场、种枇杷,培育出的枇杷曾在2023浙江省精品枇杷评选会上获得金奖。关于塘栖枇杷的未来,他认为,智慧培育与标准化生产,是枇杷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这也是临平为做大黄金果“蛋糕”而推进的“难而正确”的事。当前,临平区探索“乡村+科研+金融”党建联建助跑共富模式,通过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推广应用数智化大棚,打造枇杷数字果园和智能枇杷种质资源圃,同时联合余杭农商银行推出枇杷低温气象保险等金融服务,助力枇杷产业提质增效。
在推动枇杷产业链、创新链破圈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专业人才力量的支撑必不可少。临平区正聚焦枇杷产业青年人才培育,坚持引育并重、留用并举,以打造“人才联合体”赋能枇杷产业强链增效,目前累计培育枇杷专业技术人才、农创客、职业经理人共百余人,通过“以赛代训”遴选20余人纳入“耕耘者”成长营,为其聘请技术专家、创投代表等作为结对帮带导师进行重点培养,突出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破难解忧
护好枇杷“金名片”
塘栖枇杷自古便具盛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塘栖枇杷胜于他乡,白为上,黄次之。”
很多人知道塘栖的软条白沙是枇杷届的“顶流”,但很少人知道,历史上在塘栖种植过的枇杷品种共有19种,一些质量波动较大、产量受天气影响明显、不便于运输的品种都得到了更替或优化,现在塘栖种植量较大的几个品种——软条白沙、硬条白沙、大红袍、杨墩便是经过层层筛选而来,也成了消费者有口皆碑的品种。
为促进种质优化,近日,在莫家桥村智能枇杷种质资源圃,正陆续迁入一批嫁接提纯后的优质枇杷苗,通过采用智能培育系统,打造形成总规模超200余亩的优质枇杷培育基地。
临平区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开展塘栖枇杷品种培育,引进国内外枇杷良种资源开展杂交育种研究,成功创建省级枇杷产业示范区近5000亩。塘栖枇杷在全省“2022浙江农业之最枇杷擂台赛”上摘得白沙枇杷、红沙枇杷双料桂冠,2023年获浙江省精品枇杷金奖2项。
由于塘栖枇杷种植散户较多,过去定价没有标准,规范市场成为枇杷销售期间必须把好的关。为了与果农一起守护塘栖枇杷这张金名片,今年,塘栖镇政府多措并举,在5月11日发布一封倡议书,向全体塘栖枇杷果农和经营户发起倡议:诚信经营,守法守规;分级销售,童叟无欺;恪守标准,品质优先;文明经营,履行承诺。
与此同时,组织青年“农创客”、年轻党员为村民提供“帮带式”电商直播培训,开展义务助农直播20余场,帮销枇杷500余万元,多渠道服务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塘栖枇杷线上销售快递发单量超30万单。“此外,我们也把牢督查检查关,加大执法力度,在包括集中销售区在内的13个销售点,每个点都安排志愿者巡查并设置公平秤,联合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借此规范枇杷销售市场,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塘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致富路上
打造枇杷美丽经济
枇杷“娇嫩”,害怕颠簸,为了保证品质,果农以前要把一筐筐枇杷从田间背出来,再通过三轮车等工具送到塘栖镇上售卖。往年枇杷节时,塘栖镇几条主要道路都会因为枇杷销售被堵得水泄不通。
“我们村的主干道是窑大线,修整之前的路面坑坑洼洼,别的村道也很窄,给枇杷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塘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慧明回忆道。
2018年,临平交通部门与塘栖镇政府一起,对窑大线等农村公路进行了提升改造、路面整修,标识标牌也重新设置。塘北村、西苑村的主村道变为一片坦途,枇杷运出去方便了,进村采摘的游客也更多了,农户的荷包也更鼓了。截至目前,塘北村已完成19条“四好农村路”建设,总里程达25.781公里。
近年来,临平区坚持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造共富路上的“金腰带”,共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20条道路,计134.9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区)。
此外,枇杷产业将临平的美丽乡村、水乡古镇、超山梅海、丁山湖湿地等优势资源串珠成线,形成一条塘栖枇杷生态观光旅游带,总计长约15.8公里的塘栖水上游线有望于今年完工,届时,坐着游船吃枇杷、逛古镇、游超山将成为临平独一无二的特色游线。
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在此实现功能互补、产业互动、游客互引,通过吸纳返乡党员、创业能人等群体担任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运营,推动形成“莫集”、“嗨枇一夏”田间地头好玩节等一批以枇杷产业为基础的“农文旅研”融合项目,激活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助推共同富裕。
枇杷的采摘季即将收尾,而黄金果的故事还在临平土地上不断续写。
(图片由塘栖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