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缓解用血紧张,既要开源也要挖潜

  患者做手术,亲友花2000元找人代为献血400毫升,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一幕。据《法治日报》5月28日报道,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北京、天津的多家医院中,均有人发小卡片称可以“互助献血”:如果有患者需要用血,但家属又不能献血时,发卡人可以找人代为献血,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我国献血法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在制度设计上,“互助献血”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它极易被非法血液买卖所利用,成了有偿献血。

  有偿“互助献血”的存在,客观而言,的确帮助一些患者解决了用血难题,但这不过是饮鸩止渴,其中的弊端和危害不容忽视。基于利益驱动,有偿献血者可能隐瞒病史,进而导致血液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当有偿献血大行其道,部分无偿献血群体也可能转投“血头”怀抱,最终导致或加剧“血荒”问题。

  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落实相关政策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当然是必须的。但也要看到,问题的根子,在于用血供需依旧存在矛盾。唯有对症下药,才能釜底抽薪,让打着“互助献血”旗号的有偿血液交易失去生存的土壤。

  一方面,不妨在“开源”上下功夫。大众无偿献血积极性直接关乎血液供应是否充足。加强献血常识的普及,做好相应组织动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相对来说,更迫切更重要的工作恐怕在于,应不断强化对献血者的权益保障,进一步形成正面激励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过去,“献血易受益难”一直是痛点,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于无偿献血者而言,目前仍有一些权益堵点亟待打通。比如,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免交或减交费用,但现实中有的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异地用血、报销用血费等却存在“跨省”梗阻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沪苏实现跨省献血应急联动,异地用血报销也开始试点。将近5年过去了,这项试点工作值得总结,形成经验,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尽快铺开。如能尽快打通献血权益“跨省”梗阻,必将进一步提升无偿献血的社会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挖潜”上加把劲。血源缺口客观存在,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要看到的是,供给不足的问题,往往不是全时段、全局性的:有些是因节假日献血者少,出现季节性“血荒”;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血液储备有的富余有的匮乏,发生空间性“血荒”;采集到的血液血型分布不均衡,导致结构性“血荒”。应防“短缺”于未然,诚如专家建议,不妨建立血液需求预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血液需求,从而提前进行储备和分配。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区域间血液调配的协调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用血“全国一盘棋”。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缓解用血紧张,既要开源也要挖潜 2024-05-29 26874235 2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