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谋求新发展 赢得新优势 实现新跨越

缙云山海联动 打开链接长三角的开放大通道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坐标下,丽水缙云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践行“发展是首要的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号角、创新是最好的创业、争先是永恒的主题、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五大工作理念,以“跳出缙云发展缙云”的创新思维,将发展目光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加强区域融合,深化对外协作,融入“双循环”,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推动全区域全方位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已经迈入第六个年头,“山”与“海”高效联动,推动山海大协作、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山区县经济显示出强大活力与韧性。今年一季度,缙云GDP实现77.55亿元、增长8.2%、排名丽水市第2,从3年平均增速看,增长7.2%、排名全市第一。

  连好“一条链”

  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长江下游入海口,大江奔流处,区域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洲,通江达海、联通南北、横贯东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联通全世界。

  浙西南山区,缙云这座县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的工业强县,山灵水秀、古今交融,秉承“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山区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放大传统工业和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做强创新动能,加快推动从“生态工业”向“工业生态”蝶变跃迁。

  上海与缙云地域相近、文化相通、资源互补性强,在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形势下,两地互通交流、深入合作,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体化,串起创新链、产业链,推动两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创新成为新的交汇词。缙云深化战略合作,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山海协作机遇,推进与上海闵行莘庄工业区深度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在创新人才资源富集的北上广深杭等地建立一批研发大楼、孵化器、工作室等“人才科创飞地”。

  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525号,坐落着缙云(上海)科创飞地,这座上海为数不多的位于“104 区块”内的孵化器,自2022年8月正式挂牌以来,实施“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缙云,研发在上海、生产在缙云”两地资源互补、协同创新新模式,成功招引上海禹视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高通量荧光细胞分析仪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多孔金属材料在中医临床器具的应用与产业化项目等人才项目陆续落地缙云。

  从地理空间“聚集”到研发创新“协同”,两地强化科创平台建设,提高创新“支撑力”,开辟新赛道,持续造就生产力。缙云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下属科技平台公司共同打造了先进制造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突出“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行业共性难题解决、中小企业个性服务”三大着力点,先后建立山东大学氢能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华北电力大学智能电气研究创新中心缙云工作站等7个平台,集聚工程师70名,梳理汇总企业难题32项,重点开展15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攻关,新增研发项目和专利12项,引进人才科技项目18个。

  缙云县丽缙园内浙江源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的SMT贴片线上,20多台半自动设备高速运转,经来料生产、测试、品控等环节,一组组高端SSD存储芯片的产品陆续出库,销往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这一落地缙云的人才科技项目,为全国存储模组生产提供每月20万片的稳定芯片供应,一季度实现产值1982.6万元。

  以产业为引领,一条围绕创新链打造的人才链紧紧相接。缙云用好长三角资源优势,去年累计招引各类人才6156人,再次捧回山区26县唯一的省“科技创新鼎”,3家人才科技企业A股上市,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大工匠等相继破零,省领军型创业团队和创新团队实现“双覆盖”。

  从产业平台共建、人才互惠共享到区域协同创新,山区发展连链成势。今年一季度,缙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4.8%、高新产业25.4%、装备制造业16.6%,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

  下好“一盘棋”

  农文旅体深度融合

  地处缙云仙都的岩宕书房,是一处天然的岩壁阅读空间,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读书平台错落有致。这处原先的废弃石宕经改造提升,变身现代文化空间,入选“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打开了缙云文化旅游的“圈粉密码”,带火了露营、茶咖、机车等活力张扬的年轻业态,吸引着长三角游客争相打卡。今年一季度,缙云仙都景区共接待游客60.08万人次。

  瞄准长三角市场,缙云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黄山等地开展缙云文旅专场推介会,成功吸引江苏千人团、安徽千人团等,长三角游客畅游缙云。今年1月至3月,缙云全县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2.358万人次,长三角地区游客量占总体游客量的95.27%,其中,上海游客占比19.37%,江苏游客占比21.25%,安徽游客占比3.8%。

  区域人文经济交流,互动频频。

  不久前,青壹坊·2024缙云仙都女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江苏、安徽等26个省份129个城市的4500名选手参赛。该赛事连续举办2年以来,累计为缙云创造3994.45万元的赛事综合效益。

  从高空俯瞰,闵行区横跨黄浦江,整体轮廓像是打开上海门户的一把金钥匙,存放在上海地理坐标的正中央。

  缙云县文旅局和闵行区文旅局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这个“黄金位置”设立了缙云旅游(闵行)推广中心,挂牌华东师范大学旅游与会展培训基地等,实现文旅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共同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缙云全力推进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先后对接杭商旅集团、长峰集团、吉利科技集团、携程集团等来缙考察调研投资环境,通过多层次宣传招引更多优质文旅项目。

  闵行—缙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通道越走越宽,浙西南的“山风”也吹向了上海滩。

  5月,缙云茭白迎来了采收旺季,在大洋、前路、壶镇等乡镇,茭农们穿梭在茭田间收割新鲜茭白,经去壳、打包、装车等系列流程后,当天可乘坐冷链物流车从田间抵达上海、杭州等地的蔬菜市场,跃上长三角餐桌。

  不止茭白,缙云的烧饼、黄茶、杨梅、菜干等“五彩”农产品和特色小吃连起闵行、缙云两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通道。在长三角广阔的市场,缙云山货进机关、进超市、进社区,在大上海“组团露脸”,加快形成“接轨上海、问海借力、发展缙云”新格局。

  织密“一张网”

  公共服务互联共享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交通网络的一体化。地处丽水东北部的缙云,是长三角经济圈、温台沿海经济圈、海西经济区产业溢出的重要承载地。境内,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台金高速、省道等公路纵横交错,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铁和金台铁路贯穿南北,高铁的开通构筑起杭州到缙云一个半小时交通圈,成为缙云连接杭州的快速通道。

  自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缙云持续发挥高铁时代效应,加快建设高铁新城客运枢纽等交通项目,加强与杭州、上海等地的产业对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为主导,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进先进制造与未来信息产业融合,带动文体旅游、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发展,拓宽高铁新城服务功能,链接对话长三角、融入金义都市区及更广大腹地,建设集成TOD发展新理念的示范片区,入选了第二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名单。

  “一张网”越织越密。高铁不断延伸,公路桥梁互联互通,公众教育、医疗、政务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也在加快推进。

  缙云以开放的姿态,推进浙沪特级教师驻缙工作室群落项目落地缙云,大胆借鉴省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经验,加强初中学校与教育优质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引进德育创新项目、“学教评练”一体化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以思维提升为核心的九年级复习体系等4项长三角优质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全方位、系统化提升山区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医疗资源共享,让群众更有“医”靠。缙云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合作共建跨区域职业教育共同体,开展远程诊疗合作,引进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在缙云中学上海校友会的牵线搭桥下,开展了“上海医疗来缙云”活动,成立了夏景林专家工作站,与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助力缙云县人民医院“三乙”创建等,提升医疗水平。

  公共服务地图,正不断向外扩展。缙云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度合作,先后与江西、贵州、云南、海南等4省8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行“多部门在线联办”服务模式,通过材料电子化转移、证照互享互认等减少群众办事跑动次数等,已累计完成“跨省通办”办件1.6万余件。

  襟江带海,长风万里。在这片循环交汇、活力涌动的区域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千帆竞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写意”里,山区缙云,正阔步向海,远眺未来,勾勒共同富裕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本版图片由缙云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缙云山海联动 打开链接长三角的开放大通道 2024-05-29 浙江日报2024-05-2900008;浙江日报2024-05-2900013;浙江日报2024-05-2900024 2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