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景象

数字赋能绘就乡村新“梅”景

  5月的金华兰溪市马涧镇,杨梅飘香,一幅数字赋能下的乡村新“梅”景正在徐徐展开。

  “我们的杨梅住进了大棚,雨水和温度都由数字化管控,晚上还增加了智能补光灯,杨梅成熟得早、口感相当好……”在大棚内的杨梅树下,主播小朱一边直播,一边随手摘一颗杨梅品尝着。夜幕降临,山上成片的杨梅大棚在智能补光灯的照射下,犹如一条璀璨的星河,照亮夜空的同时,也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

  马涧镇有着1500多年的杨梅种植历史,由于杨梅成熟的五六月份正值雨季,雨水对杨梅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为解决“靠天吃饭”这一难题,马涧镇整合资源,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打造“梅”好产业。

  在马涧镇七星山名果庄园,数字化管理成果尤为明显。果园负责人汤友贵告诉记者,现在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通过智慧果园管理平台,管控整座果园,实现杨梅大棚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病虫五个方面精细化管控。比如大棚可以自动卷膜,让杨梅吹吹风,呼吸新鲜空气;喷灌系统可以自动给杨梅树浇水,实时反馈棚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在精密的数字化调控下,杨梅品质大大提高,13度的甜,14度的鲜,让人垂涎欲滴。

  在下杜村,梅农陶奉源打造的拥有水肥一体化喷滴灌、LED灯补光、卷膜及温湿度可控的数字化管理精品杨梅示范园,今年也备受市场关注,夜间灯光璀璨的示范园,赚足了眼球。梅农都在期待着杨梅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近年来,兰溪市全面开展杨梅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加快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运用,提升农产品质量,为梅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去年,兰溪市大棚杨梅种植面积达3500亩,杨梅总产量4.2万吨、同比增长28%,全产业链产值达14亿元、同比增长22%,市域内梅农增收30%以上,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本报记者 梁臻 朱海伟

  金振东 摄影报道


浙江日报 景象 00008 数字赋能绘就乡村新“梅”景 2024-05-28 26871574 2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