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拥抱长三角 向海谋动能

象山经略海洋铸就发展硬核实力

  踏浪前行,坚定不移拥抱长三角;向海图强,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广泛共识。茫茫大洋、蓝蓝海波,蕴藏着人类对更好更快发展的共同愿望。

  象山地处宁波、舟山和台州交汇处,兼具陆海之利。因海而生,向海图强,海洋经济是象山发展的基本盘。作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主体区域,象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随海洋强国战略而兴,未来也必须更加深入地融入其中。

  今年,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整体迭代,进入实体化运作新阶段,正在努力打造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先行区、世界一流强港特色功能区、国家“海上两山”创新实践区。

  如何找准在长三角的定位,走出一条具有引领性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独占鳌头,是摆在象山、摆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迭代新平台

  建设海洋经济新高地

  综观全球城市体系,70%的大城市集中于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这些城市普遍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牢牢占据世界城市的第一序列。

  在长三角区域中找准方位。象山在《做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行动计划》中,对自身发展给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的定位。

  从“由陆观海”到“由海观陆”,象山全方位推进空间重整、产业重构、价值重估,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今年初,省政府为象山送来“大礼包”,省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象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象山县有了“量身定制”政策工具箱,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做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政策明确“高水平打造海洋特色产业集群,高起点推动海洋科技创新,高效率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高品质建设海上‘两山’实践地,高标准推进海陆基础设施建设”五大重点举措。

  如今,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象山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平台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迭代。“壮大海洋经济,我们研究提出打造国家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先行区、世界一流强港特色功能区、国家‘海上两山’创新实践区三个发展目标。”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在加快推进平台功能化、专业化发展。重点打造北部象山港临港装备产业区、中部大目湾海洋科创产业区、南部石浦港现代渔港产业区和南田岛清洁能源产业区。

  发展一个新平台,人才是支撑。前不久,象山县和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联合发布公告,选聘高层次人才。在象山县人社局最新出台的《象山县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迭代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升体系,聚焦“3+2”产业和“才能兼备、余生有幸”海洋经济产业链,深入开展职业学校、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机构与劳动者全体多方联动产教融合。

  如今,崭新蝶变的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象山竞争未来的底气。当地正以海洋资源为基础,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充分体现其海洋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实力较强的海洋经济结构、海洋文化特色和海洋城市品质。

  推动新产业

  延伸海洋产业链条

  前不久,亚洲首个采用RAS(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陆基鲑鱼养殖项目——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基地,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培育,首批浙产三文鱼喜获丰收。

  这一批三文鱼首先供应上海市场。这标志着挪威三文鱼在浙江象山陆基养殖获得成功,每周供应量可达70吨,2024年产量预计可达4000吨。

  象山“特产”三文鱼,一问世就“游”进长三角市场。这也是象山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已达成果。

  一条三文鱼上市,带来一个崭新产业,这是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今年计划打造的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产业对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风电装备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做大产业平台,形成百亿产业集群。

  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迭代,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是关键。

  细数象山的资源,海洋是当仁不让的一张“金字招牌”:海岸线、海域面积、海岛数量、滩涂面积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第二,堪称全省海洋资源第一县。用什么样的产业匹配象山的资源?从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发展空间三个逻辑起点出发,象山深挖家底,量身设计,瞄准生态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积极培育“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功能材料、绿色能源、船舶建造、临港装备、现代渔业、海洋生物、滨海旅游、海洋信息8条目标产业链,全方位打造蓝色产业体系。

  围绕8条细分产业赛道,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谋划对接海上风电、氢能、绿色甲醇、东海海洋综合试验场、海工装备、渔港提升、智慧算力中心等项目。

  加快建设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一批支撑项目正在全新布局。

  在海岸线,象山县东海海洋综合试验场(浙江象山)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提升象山海洋产业创新能级和影响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海上,象山3号海上风电项目将于年底开建。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计划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16.7兆瓦的风电机组,总投资约60亿元。

  迎来“双碳时代”,象山还在加快谋划推进风光核储氢、源网荷储链等未来产业,进一步打通“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八大产业赛道全面发力,创建形成国家级文旅品牌、国家渔港经济示范区、长三角临港装备制造基地、省低碳试点县,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经济规上工业增加值、涉海项目投资额、海洋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四个倍增”,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40%,海洋领域R&D投入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成为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创造新优势

  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初夏时节,国内首座市域(郊)铁路跨海大桥——宁波市域铁路象山港大桥建设正酣,跨海大桥部分从水下桩基施工全面转入水上作业阶段。

  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是象山与宁波城市交通的快速通道,将是改变象山交通格局的重大支点,也让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宁波更紧密地拥抱海洋。

  在象山南部,象山石浦港海底隧道及接线工程海上勘察作业在近期启动,标志着这条海底公路隧道施工进入了新阶段。该隧道是我国第二长的海底公路盾构隧道。隧道通车后,石浦到鹤浦的车程将从50分钟缩短至5分钟,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改变象山全域“交通末梢”的地位。而港口开放,则让象山与长三角乃至世界走得更近。

  去年,“硬核”强港建设,宁波再进一步。象山港港区和石浦港区首次获批对外开放,这标志着宁波港八大港区全部实现口岸开放。这两个区域,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52座、5万吨级以上泊位11座。

  根据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新定位,象山港港区、石浦港区正在努力成为世界一流强港特色功能区。

  北部象山港地处长三角南翼,为著名深水良港,是发展临港装备、新能源装备、配套物流等产业的最佳选择之一。南部石浦港处于大陆东南沿海水路要冲,是国家中心渔港,适合发展临港工业、现代冷链物流等产业。

  港口开放,带来产业新机遇。谁能想到,盛产东海海鲜的象山会因为“帝王蟹”而受到关注。

  去年2月10日,载有14吨野生俄罗斯活体帝王蟹的蒙古籍渔船“亚历山大”轮靠泊象山石浦新港码头。帝王蟹将从象山“爬”上长三角的餐桌,实现象山口岸鲜活水产品进口贸易“零”的突破。

  如今,口岸正式开放,像一把钥匙,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一个立足国内、着眼全球的开放型现代渔业产业经济正在形成。

  临港产业,也有望迎来新机遇。作为海洋产业大县,象山拥有船舶修造企业20多家,造船基地和船舶配件企业群已初具规模,可修造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等船型,是我省重要的修造船县区。

  当前,造船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而此前象山“地产”船舶无法在本地交易。“过去口岸没有正式开放,造船企业无法在当地实现船舶交易,需要转运到外地进行交易,成本较高。”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蓥说。

  象山港正式开放后,成为目前宁波市唯一一个修造船开放口岸。“船舶出口在本地就可以实现,减少了油耗和人力成本,每一艘船出口成本可以节约许多。”李红蓥说。

  梁启超曾说:“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因海而生、凭海而兴的象山,以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平台,铸就经略海洋的硬核实力。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象山经略海洋铸就发展硬核实力 2024-05-27 浙江日报2024-05-2700007;浙江日报2024-05-2700011;浙江日报2024-05-2700021 2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