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焦桐花开

  兰考,是一个有精神的地方。有一株泡桐树,百姓称之为“焦桐”。

  花落花开,冬去春来。在焦桐花开的时节,我们慕名来到兰考。

  兰考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地处黄河故道,全县土地1116平方公里。六十多年前,兰考人民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兰考“春天风沙狂,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见粮,冬天白茫茫”的民谣,广为流传。

  那年冬天,您临危受命来到兰考,立即组织“三害”调查队,100多天跋涉5000余里,跑遍全县乡村。一个改造兰考的蓝图被制订出来,规划在三五年内除“三害”。于是,您带领兰考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除“三害”,自力更生搞建设。

  治 沙

  您在风沙最大时查风口、探流沙,带领调查队查清全县84个风口、1600个沙丘,逐个编号、绘图。

  您问计于民,提出治沙方略:“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您找到“贴膏药”“扎针”等方法治沙,发动群众当年即遏制了风沙肆虐。您要求种植以泡桐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全县每人每年至少种一棵树,三年内种植20万亩泡桐,实现大地园林化。

  六十年来,兰考实施全域绿化,泡桐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泡桐撑起年产值380亿元的现代家居产业和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古琴、古筝等各类民族乐器年产值30亿元,占了三分之一的全国市场份额,带动1.8万人就业。全县安装风机300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高达95%,成为全国首个农村新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

  兰考人民把黄沙变为绿地,把风沙变为风电,当年“每当风沙起,平地堆沙墟,日头正当午,家家灯不熄”的场景,蝶变为“每当北风起,平地竖风机,一造三百台,台台发不息”。

  治 土

  您组织对全县碱地进行全面丈量,绘制分布图,普查发现盐碱地26.3万亩,占总耕地90万亩的29.2%。

  您提出治碱方略:“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多施有机肥料,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

  您经常用嘴品尝盐碱,经过反复摸索,拿出了“排涝治碱、深翻压碱、盖沙压碱”的“三步走”措施。截至1963年底,全县改造盐碱地9万亩。您去世第二年(1965年),兰考初步实现粮食自给,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多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都陆续自给,还有了储备粮,摘掉了“极度缺粮县”的帽子。

  六十年来,曾经让百姓苦不堪言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全县建成百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天满眼都是绿油油的农田。

  兰考人民把“风沙碱,旱涝灾,刚出穗的青谷遭虫灾,夏荒过去秋荒来”的盐碱荒地,改造成“治盐碱,除虫害,麦子入仓玉米黄,夏收过去秋收来”的丰收沃野。

  治 水

  您经常冒着大雨、蹚着洪水,研究积水面积和自然流向,将河道的流域范围、河渠淤塞、路基阻水情况调查得一清二楚,绘制了详尽细致的排洪泄洪图。

  您提出治水方略:“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灌、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

  您带领群众采取分期分批分级治理,疏通河道、及时排泄,新挖和疏通较大排水河道160条,拆除阻水工程169处,6万亩水坑用于养鱼、种藕或栽培苇蒲,基本恢复了水的自然流系,一年时间就彻底消除洪涝隐患。

  六十年来,兰考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实施14多万亩黄河滩区群众搬迁安置。兰考人民把昔日水害肆虐的黄河故道,建成平原地区独有的“绿水青山”。

  今天回望来时路,是您和兰考人民在除“三害”斗争中,找到了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治理路径和实干方法,体现了您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的干部观。您认为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这是“革命者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困难观。您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见到沙丘,您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碱地,您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这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创新观。您拒绝只看材料、只听报告,都要亲自去掂一掂“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掌握水、沙、碱发生的规律,找到治本之策。

  这是“调查研究+开现场会+树立典型+埋头实干”的方法论。您常常组织召开学习会现场会,集中群众智慧,找到治理办法;您发现和树立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等典型。

  我们都还记得,1964年5月14日,您临终前留下遗言:“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沙丘上,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今天的兰考,春天焦桐绽放,夏天麦子金黄,秋天瓜果飘香,四季生产繁忙,百姓生活安康。

  一个人在兰考短短475天,就留下了一种精神。这个人正是您——焦裕禄同志。

  老焦,您知道吗?您亲手种下的焦桐,悄然绽放了六十年;每当桐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对您的思念愈加浓郁。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焦桐花开 2024-05-26 浙江日报2024-05-2600009 2 2024年05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