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义乌大陈:村村奏响共富曲

  提到农旅融合带动乡村发展的成功案例,很多义乌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大陈镇马畈村。近年来,马畈村通过“众创”模式,引导全村村民共建马畈美丽田园,让村里的奇幻乐园一开业就迅速“出圈”。截至目前,马畈村已累计接待游客27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35.2万元。

  有了样板,这几年,大陈镇的其他村纷纷学起来、“动”起来,转型、改造、升级,齐齐奔走在共富大道上,不仅自身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也日趋完善。

  今年初,大陈镇提出“以党建联建共创八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目标,美丽乡村“八都精品线”上的7个村被列入示范区建设范围。这7个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揭榜挂帅”,承诺今年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村破百万元,总收入破千万元”目标。

  传统农业村

  如何“破茧出圈”?

  采摘樱桃、钓龙虾、体验水上乐园……春末夏初,义乌市大陈镇众拥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以前我们村少有人关注,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樱桃节’等活动,用农旅融合的方式努力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打造集水上乐园、稻田虾塘、莲荷鱼塘、休闲露营为一体的清水乐园,大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众拥村党支部书记陈洪兵感叹道。

  众拥村的蝶变,是大陈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这两年,大陈镇坚持以“串珠成链,连线成网”为全域旅游规划思路,以“大陈小集”共富实践观察点为核心,以村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站点,“八都、九都、十都”旅游精品线为链条,走出具有大陈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子。依靠片区内各景点的互相引流,大陈镇破解了旅游景区淡旺季明显的困境,游客体验感明显提升,旅游黏性有效增强。

  近年来,大陈镇坚持党建统领,突出精品示范,以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为重点,打破行政村区域壁垒,整合资源要素。建立“1+7+X”组织架构(“1”即片区大党委统领,“7”即八都片区7个村落实,“X”即其他村居、部门、企业等集体配合),将拥有创业技能、懂得经营管理、善于招商引资的干部充实进入两委干部队伍,答好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答题。

  国企结对赋能乡村新发展。义乌市交旅集团携手大陈镇成功打造以“休闲养生、农耕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八都、十都精品线,惠及沿线20余个村;义乌市城投集团与大陈镇共同开启大陈全域旅游开发新篇章。

  立足品牌建设,提升品牌质量。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作坊,解决农产品SC标准认证问题。结合“大陈小集”品牌的文创定位,拓展线下门店数量,推进“大陈小集”产品进机关食堂等,吸引更多流量。自“大陈小集”品牌推出以来,累计举办900多场活动,为大陈镇域农业增收超6000万元;帮助32名低收入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00万元,人均每年增收约3.5万元。

  今年“五一”期间,溪后村每日接待游客量超1万人,假期5天门票收入超50万元,因地制宜探索小龙虾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子。

  “多条腿”走路

  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子

  村村奏响共富曲,大陈镇的底气在哪里?或许,答案就藏在大陈镇多措并举、多路并进,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子上。

  推进传统衬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陈镇的“增收密码”之一。大陈镇是全国最大的单品衬衫生产基地,年产衬衫超1.3亿件。近年来,大陈镇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块状经济优势与生态优势,把制造业作为城镇能级提升的“牛鼻子”,把旅游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引擎,做强两大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这两年,我们谋划建设了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今年下半年,产业社区将全面投产,预计将引进60余家服装企业,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大陈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镇区产业振兴将辐射乡村,助力农民增收。

  共富工坊,是拓宽百姓就业致富的另一条新路子。近年来,共富工坊在大陈镇遍地开花。统筹整合优势资源、畅通村企合作渠道、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大陈镇坚持“一盘棋”推动共富工坊建设,先后打造了村八味、“大陈小集”、凰升堂巾帼、道人峰茶叶、老班长面点、红旗村、众拥村、溪后村等10个共富工坊。去年,大陈镇共富工坊累计收入450余万元,带动12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做强做大文旅产业。大陈镇着力打造“惊喜大陈”旅游嘉年华IP,设计推出“惊喜大陈”LOGO,并以“春茶、夏水、秋峰、冬雪”特色为主题,依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策划一月一节文旅活动。其中,红旗龙舟赛、上坑仁水上星光肆集等项目人气爆棚。去年,投资超5亿元项目“九寨湾·疯狂部落”成功落地大陈镇。

  聚合人才优势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走进溪后村益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基地,放眼望去,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新农人”楼益军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溪后村种植了50亩红心猕猴桃,得益于大陈旅游业发展,猕猴桃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陈镇深化“一村一乡贤”等乡贤活动品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在外乡贤反哺家乡,不断吸引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去年7月,上坑仁村乡贤叶晓雯参与投资谋划,积极引进水韵上坑仁水上乐园“星光夜肆”项目,探索实践了一条“村集体+乡贤+农户”相结合的致富路,带动整村近百人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30万元。

  引育“新农人”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大陈镇紧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社区学院等资源,组织“新农人”参加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电商直播等免费培训,提高技能水平;积极鼓励相关人员申报毕业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农创客、职称评定等相应补助,引领更多“90后”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乡贤能人、青年农场主争当“新农人”。

  大陈镇还成立了“大陈小集”青春助农乡创中心,吸引返乡大学生、培训导师、新农人、乡贤等各领域优秀创客团队加入,链接城乡资源,挖掘乡村产业优势,加快打造“一村一品”,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吸引了农户和农业企业200余户,培训“新农人”500余人次,培训主播50人,举办助农直播120场以上。

  立足生态优势

  写好乡村惠民文章

  “一老一小”,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2023年以来,大陈镇幸福食堂不仅为辖区农村老人提供就餐服务,还解决了辖区内小学生的就餐需求,用实际行动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如何让老年食堂办得好,老人吃得好?大陈镇党委政府进一步丰富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通过“政府支持+市场运营”双轮驱动,由该镇强村公司运营,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如今,大陈镇的幸福食堂还承接部分村落的快餐配送业务,为大陈三村、红旗村、婆姆村等9个村的300余位老人提供配送服务。同时,增加学生就餐业务内容,目前幸福食堂已完全投入市场化运营并实现盈利。

  去年12月,义乌大陈二村智慧健康站正式启用。该健康站面积约150平方米,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素养促进等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卫生室。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截至目前,智慧健康站已累计服务1000余次。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大陈镇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立足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深化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本版图片由义乌市大陈镇政府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义乌大陈:村村奏响共富曲 2024-05-22 浙江日报2024-05-2200007;浙江日报2024-05-2200012;浙江日报2024-05-2200020 2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