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让上山更好地走向世界

  盛丹平

  作为一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我和“上山文化”有着长时间的亲密接触。从上山文化的命名到上山遗址的综合保护与利用,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

  在浦江县博物馆工作的13年时间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11月底收到省文物局发来的一个传真。上面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省文物局当月报送的《浙江文物要情》上对《浙江诞生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上山文化》一文作出的重要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2006年11月5日到7日,我们刚刚在浦江召开了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就是在这个研讨会上,“上山文化”被正式命名,不承想这么快就得到了省委书记的关注。收到批示后,省有关部门迅速召开相关会议并展开调研,强调要保护利用好上山文化这张金名片。上山文化的研究、发掘也由此进入了“快车道”。此后短短几个月,占地500平方米的上山文化陈列馆就迅速建成、开馆。上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则历时3年系统整理完成。

  2007年,我们启动了《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邀请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来做规划。历经2年多时间,设计方案于2010年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当年年底获得省政府批复同意。自此,“万年上山”的宣传、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不仅有了更好的依据,浦阳江上游这座名叫“上山”的小土丘,也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每当遇到遗址保护和地方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浦江多山地丘陵,可用于耕种的平原地带稀缺,但浦江还是拿出1300亩“好地”用于上山遗址的保护和发掘,殊为难得。归根结底,这些决定的作出,和习近平同志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分不开。

  党的十八大以后,来过上山遗址考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还曾给中央政治局讲过考古方面的“课”。听到这些故事,我心头总是涌动一股莫名的感动。从对良渚文明、河姆渡文化到上山文化的关注,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上山文化是可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又一重要文化遗产。回想起自己的工作生涯,最令我感到骄傲的,就是有幸参与到上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中去,这也算是为中华文明“鼓与呼”了一次。

  【作者为浦江博物馆原馆长】

  (本报记者钱关键整理)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让上山更好地走向世界 2024-05-20 26832133 2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