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教育部公布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教育优质均衡,浙江创下三个第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5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在这份名单里,浙江创下三个第一。首先,浙江有16个县(市、区)通过验收,数量位居通过此次验收的各省市之首。其次,浙江还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分布全省所有设区市的唯一省份;再者,通过验收的16个县(市、区)中,有6个是山区县,还有1个海岛县,也是独一份。

  实际上,从全面普及到基本均衡发展,再到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浙江的义务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5年,浙江省内全部县(市、区)就已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2019年,嘉兴海盐、宁波江北成为全国最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且仅有的两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此次名单的公布,再次让各界目光聚焦浙江。

  考核四个方面32项指标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很多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因此,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工作,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简单来说,进入这份名单的县(市、区)教育资源相较创建前更为优质且均衡,在家门口就能读上好学校的机会也更多了。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时会考核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有32项具体考核指标。入选县(市、区)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需要‘项项达标’‘校校达标’。”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方红峰说,在硬件指标考核中,校际差异系数需均不高于0.50,初中均不高于0.45。更难的是,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县(市、区)各个学校相关科目的学生学业水平校际差异系数需低于0.15。这对小学、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等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也是教育部评估认定时比较难通过的一关。

  两年前,教育部已确定北京东城等135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县(市、区)入选。浙江共有绍兴柯桥等4个县(市、区)进入名单。

  两年后,浙江有杭州上城和滨江、宁波奉化和北仑、温州龙湾、湖州德清、嘉兴平湖、绍兴柯桥和诸暨、金华磐安、衢州江山和龙游、台州天台、丽水松阳和遂昌、舟山岱山共16个县(市、区)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占据名单近三分之一席位的浙江,也是名单中通过评估认定数量最多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不仅是目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分布于全省所有设区市的唯一省份,而且这16个县(市、区)中,有6个是山区县,还有1个海岛县。

  一地一策初显成效

  在方红峰看来,此次通过验收的16个县(市、区),背后都离不开一地一策的支撑。他把这些县(市、区)分为三类。如杭州上城等中心老城区,需要解决人口流入多、大量场地局促的老学校须扩充办学场地的难题;舟山岱山这样的海岛县,需要根据人口不断迁出减少的现状,调整小规模学校的布局;丽水遂昌等山区县,则需要在经济不太发达的现状下,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当然,每个县(市、区)还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制约因素,一地一策尤为必要。

  对此,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深有感触。“上城的义务教育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排在前列,但老城区都存在学校生均面积不足的困境。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拓宽校园边界。”项海刚说,2022年,该区就开始探索外借社会体育场地。通过租赁的方式,他们与不少距离学校步行不超过10分钟的社会体育场地共建共享,确保场地固定时间专门开放给学生使用,学校也会根据这些场地设计相应的课程,便于学生进行常态化学习。截至2023年10月,上城已共计共享9.4万余平方米,惠及41个小学、初中(校区)。

  例如,位于上城的杭州市天长小学学生步行8分钟,就能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拓展性体育课程。目前,该校已利用场馆资源,开设出12门体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成为杭城馆校深度合作的典型范例。通过重建濮家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打造为学校社区共同体,拓展杭州市濮家小学学生活动空间。目前,该校利用毗邻的拓展空间,每周进行社团教学40余节次,服务学生1500余人次。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祥迪给记者看了几个数据:2019年教育总投入8.71亿元,2023年已达12.71亿元。数字不断增加的背后,“大校额大班额”“师资结构不均衡”“强弱学校不均衡”等难题,通过学校扩容新建、重塑师资结构、强弱校抱团发展等,一一破解。

  而岱山作为一个海岛县能够入选名单,正是一地一策下将劣势转为优势后的“逆袭”。据悉,岱山除了本岛,还有3个离岛。随着人口不断迁移,几个离岛的小学和初中几经撤并,如今每个岛上都只有一两所学校,部分农村或离岛学校已成为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

  “学校规模小,制约着师生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前些年,老师们需要坐船来本岛培训或去离岛送教,时常遇到大雾或大风天气,教研活动也会因此停滞。”岱山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郭央松说,2018年,该县成为全国最早开始探索互联网+教共体的县(市、区),如今探索成效也走在全国前列。岱山义务教育学校在全省率先实现教共体全覆盖,并且所有学校都配备了高配置的网络教室,老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培训、评课等,农村的孩子也多了许多和城区孩子进行同步教学和交流的机会,对美育课程和特色课程的铺开尤其见效。“2022年,我县被列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今年我们能成为省内最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之一,互联网+教共体功不可没。”郭央松说。

  先人一步并非偶然

  梳理浙江义务教育发展之路,不难发现,20多年来,从普及、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浙江总是能先人一步。

  拉长时间轴来看,浙江在2004年就基本普及15年教育,2011年又出台《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2018年,省政府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教育篇)》工程项目。

  近几年,国家教育优质均衡专项监测显示,2019年浙江省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在0.3以内,为全国最小。2020年,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行城乡教共体建设,推动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结对覆盖率达95%以上,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下沉。2022年,省委、省政府将支援山区海岛县组建跨地区“城乡教共体”列入省民生实事,通过“山海协作”有效推动浙江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当然,在目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验收评估认定中,浙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势头。例如,全国目标在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浙江给自己定的目标则是2027年全省75%的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验收评估认定,到203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浙江通过省级验收评估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已有49个。其中,今年又有25个县(市、区)已报给教育部,作为下一批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对象。”方红峰说,虽然势头不错,但浙江义务教育也依然有难题待解。例如,浙江还有不少县(市、区)无法达到所有学校相关科目的学生学业水平校际差异率低于0.15,甚至差距不小,“如何进一步优化配置区域教育资源、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将决定未来浙江义务教育向前奔跑的速度。”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教育优质均衡,浙江创下三个第一 2024-05-15 26841179 2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