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
相信“猝不及防”
谢丹颖
谢丹颖
怀着好奇又忐忑的心情,2023年10月,我曾坐上百度Apollo无人车,在太湖边兜了一小圈,单程7.5公里、耗时15分钟。
风景区的路况并不复杂,此次体验与想象有着较大差距——与寻常打车并无不同,甚至还没平日里一些网约车司机开得惊险——无人车规矩地加速、减速、打转向灯,平均速度稳在40公里/小时左右。
但其中仍有瑕疵——当前方盲区突然蹿出一辆三轮车,无人车微微顿挫一下,“尬”在路中,需要安全员接管车辆。
如今,一切仿佛按了加速键,无人驾驶在全国多个城市开放道路上正逐步实现落地。
不少私家车装上“L2+”辅助驾驶。特别是在高速上,仅需设定最高时速,双手轻扶方向盘,车辆就会自行行驶。车主评价多为“好用”。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我在搭乘杭州余杭、绍兴古城无人公交时,看到不少市民通过二维码预约上车,恍然发觉:这一想象中的技术,已在悄然间融入生活。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近年来,科技领域的进步,不断给人们惊喜,很多事物都是出人意料地出现,意想不到地普及。
无人驾驶,也是其中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仿佛就处在“罗森塔尔效应”(亦称“期待效应”,指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的正反馈轨道上——技术上的成熟、国家的支持、社会的期待,三股力量,共同传递了一个信号:无人驾驶并不遥远。
无人驾驶在技术进步中,正渐行渐近。不可否认,其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须经历“路考”。但正如不少被访者所言“技术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阻碍无人驾驶发展的,更大程度上是社会因素,如人们的信任度,政策、法规方面的开放程度等。
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猝不及防”,不要让保守和偏见,限制对无人驾驶的想象。
期待一下,并不遥远的未来,我们语音下单,车自动停到楼下。上车后,你可以选择开始工作,亦可以选择看电影、打游戏。路上都是无人驾驶的车辆,行驶井然有序。等抵达目的地,自动结束订单、自动支付完毕,车辆自己再去载下一位乘客。整个过程,安全、舒适、自由。
链接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发布的SAE J3016标准提出了0-5级分类法,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无驾驶自动化(0级)直至完全驾驶自动化(5级)在内的6个等级。
2021年8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公告2021年第11号文),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亦将自动驾驶分0级—5级,共6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