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 精细管理
绍兴探索新模式,开辟垃圾分类新路径
孙金良 顾梦斐
五月的绍兴,如诗如画,处处繁花似锦。古城的小巷与现代化城市相映成趣,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焕发着现代的活力。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也如春风般温暖而细致,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
一直以来,绍兴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在先行示范中积极探索智能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绍兴将垃圾分类工作视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推进“名城绍兴,越来越好”建设的关键举措,在体制机制与垃圾处理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致力将绍兴打造成为垃圾分类新典范。
仅在去年,全市生活垃圾总量203.61万吨,人均生活垃圾减少0.93%,生活垃圾总量连续六年实现负增长,易腐垃圾分类清运量占比23.4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部标)39.35%,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84.53%,较2022年分别提升12.01、5.68、4.37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越城:“数字赋能+网格化”
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关系着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体现着社会文明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今年,越城区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迈出新步伐,通过整合基层治理网格化力量,搭载垃圾分类数字化监管平台,探索垃圾分类基层治理体系由传统单线传导型向“数字赋能+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转变,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基层治理管理闭环。
为完善执法网格制度,加快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有机融合,缓解垃圾分类治理末梢管理压力,越城区将现有镇街综合执法基层网格优化细分,形成“中队长统筹,副中队长专职基层治理工作,执法队员分片包干”的管理模式。同时选优配强基层网格工作力量,充分发挥村(社区)党员干部、执法人员、网格员、楼道(栋)长、志愿者等的作用,打造“基础力量+专业力量+执法力量+社会力量+智能感知”网格团队,建强基层治理最小作战单元,使基层治理规范化体系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充分发挥治理效能。
与此同时,越城区引入数字智治模式,在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等区域,运用AI摄像头识别、数字化监控等手段,从投放频率、投放时间、投放质量三个维度精准采集前端数据,为管理部门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如发现重点目标人群,我们将通过基层治理网格实行逐级派单,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基层工作。除此之外,前端采集的数据还可应用于跟踪基层工作成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明确方向。”越城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就在近日,越城区一小区的一名业主在分类投放点混合投放垃圾被AI人像监控识别。网格员迅速反应,查看监控视频后,很快锁定该业主并上门进行劝导。经过网格员耐心解释劝导,该业主表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今后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这种多元化垃圾分类治理模式,不仅纠正了个体行为,也警示了小区居民,体现了‘数字赋能+基层网格化’的治理实效,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越城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区将深化“数字赋能+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垃圾分类治理持续进步,引领垃圾分类工作迈向新高度。
上虞:“物业+”创新模式
激活垃圾分类新动能
近日,在上虞区绿城桂花园小区,由物业公司管家、保洁员以及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垃圾分类小分队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随着“物业+”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推进,物业“大管家”的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也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为优化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今年以来,上虞区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标准,探索创新“物业+”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管理考核,明确由物业负责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宣传督导、分类收运等工作,并设置分层次奖补资金,撬动物业参与的作用,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品质。
目前,“物业+”垃圾分类新模式已在百官街道、曹娥街道逐步铺展开来,共涉及100个物业小区。街道通过细化考核方案,引导物业规范小区垃圾分类业务,督导物业做好垃圾分类的长效性管理,激发物业推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的物业人员每天巡查,提供24小时服务,更好地了解业主需求,全力做好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努力获得更多居民的认可和支持。”绿城物业经理扈传奇说。“物业+”垃圾分类模式推行前,物业公司组织志愿者等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解读定时定点投放政策;该模式推行后,增派了多名垃圾分类专管员,每天在垃圾投放点位上指导业主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及时反馈居民的意见与一手的数据,便于街道、社区更好地指导小区的垃圾分类。自从实行“物业+”垃圾分类新模式后,小区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垃圾“落地包”明显减少,居民也更加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如今物业企业的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得到落实,街道、社区对其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做得好的物业,我们将给予更多政策性支持,助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提质。”上虞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近期,该区垃圾分类办联合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成员单位对主城区百官街道、曹娥街道100个“物业+”模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开展大检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并进一步完善街道、小区、物业三级管理体系,持续激活垃圾分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下一步,上虞区将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模式相关工作经验进行提炼、优化,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嵊州:创建“越美小区”
助推垃圾分类有序进行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区域整体面貌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城市品质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嵊州市积极推进“越美小区”创建活动,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建工作,广泛动员市民参与,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全力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推动垃圾分类进程,致力实现垃圾分类的标准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
近日,嵊州市鹿山街道白鹭香溪小区多措并举做好撤桶工作,推动“越美小区”创建,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治理水平。据悉,白鹭香溪小区原先存在垃圾桶散放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区美观,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鹿山街道多次实地踏勘,并在撤桶行动之前组织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张贴公告、加大宣传力度、线上微信群公示等方式,确保撤桶行动顺利进行。
在撤桶行动实施之初,鹿山街道在嵊州市垃圾分类办的工作指导下迅速行动,并在撤桶后的空缺地面立即开展环境恢复工作,包括敲掉水泥、恢复绿化等,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针对撤桶后可能出现的垃圾满溢问题,街道第一时间与环卫部门紧密合作,增加了垃圾清运频次,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进行。
在此基础上,街道积极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执法手段,通过线上实时监控和线下联动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垃圾乱丢包的问题。以鹿山街道城西一苑为例,在完成撤桶后,有几个垃圾投放点位在督导员和宣教员多次入户宣传无果后,街道联合执法队迅速介入,调取小区的监控录像,精准溯源,上门进行严厉教育批评。通过执法队的震慑作用,丢包点位的丢包量大幅度减少。
截至目前,嵊州市“越美小区”创建任务已通过147个,完成率82.6%。特别是在2024年市级第一轮“回头看”中,该市抽查的10个扩面小区、10条商业街通过率均在90%以上,居绍兴市前列。
新昌:易腐垃圾资源化
高效利用创造经济新价值
走进新昌,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绿意盎然的群山环抱着这座美丽的山城,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增添了一幅和谐自然的景致。而这背后,是一场悄然进行着的关于易腐垃圾的绿色革命,为这幅画卷添上了一笔更加绚丽的色彩。
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行动,高水平提升易腐垃圾治理质效,近年来,新昌县聚焦提升“易腐垃圾分类收集清运量占比”这一关键指标,构建“城乡收运一体化、末端处置新提升、智治监管全贯通”治理体系,深耕“易腐垃圾+昆虫养殖”生态处理模式,延伸易腐垃圾末端处理产业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置新路径,助力经济生态共融共生。
城乡“一盘棋”,一体化破解“收运难”。该县通过建立收运专线和配置专用清运车,确保城区易腐垃圾从源头到处理专线快速、准确运达。同时,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将易腐垃圾集中存放并统一收运至县餐厨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实现100%资源转化。
同时,新昌县搭建“易腐垃圾清运智慧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对易腐垃圾进行动态监管和追溯管理。据悉,该平台装配了GPS定位、AI智能摄像头等设备,能够实时掌握易腐垃圾的清运量、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提升了监管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县、镇街、村社三级“一张网”全覆盖的垃圾分类信息监管体系,整合各类终端处置数据,精准开展智能投放、收运监控和处置监测,实现生活垃圾来源可追溯、去向有记录、数据可量化,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在持续推进生活易腐垃圾治理过程中,我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环保与经济的和谐统一,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大幅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更为全国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新昌县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新昌县易腐垃圾收运处置量为33635.42吨,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置后产生经济效益约1660万元,促成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同时,该县“智能化”垃圾监管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做法都获央视新闻宣传报道。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