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西湖区助力打造平台经济第一街 聚焦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古荡样板

  站在老和山上,向下俯瞰,杭州曾经的芦苇荡,如今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这方山脚下4.64平方公里的西湖区古荡街道,楼宇林立、商圈繁华,集聚了一批新金融、新零售、科技信息等数字经济企业,拥有平台经济企业56家、上市公司8家、(准)独角兽企业10家。2023年,古荡街道实现税收101亿元,其中平台经济企业税收达80亿元,占比超79%,位居西湖区第一。

  古荡街道是西湖区平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街道围绕产城共融,致力于将“云创、文创、科创”融入城市发展的脉搏中,奋力打造西湖区“平台经济第一街”。

  古荡街道平台经济数据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保驾护航。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推进落实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这篇重要文章,根据地域结构、资源禀赋等特征形态,将全区11个镇街划分归类成城区线、城郊线、郊区线,以“三线并进”驱动地域侧供给,为“推进改革更全面”提供最坚实保障,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古荡街道所辖区域属于西湖区的老城区范围,是现代城市功能型社区与传统村落型模式并存、现代化商品房住宅区与传统型老旧小区交错、大量流动人口有机嵌入的综合化复合型街道,商业繁荣,社会治理难度大、情况复杂,被综合执法部门划为执法改革的城区线,以基层治理的网格、小区、社区、园区、楼宇等既有治理体系融入为导向,以服务保障各辖区营商环境为根本牵引,用好用足街域现有资源要素,在老城区地域格局里提升改革“绣花”功夫,打造特色基层治理体系。为此,古荡街道结合基层治理中工作集成、力量下沉、执法联动的需要,探索执法指挥中心与“141”基层治理体系的联动贯通,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街道社会治理“五级塔防”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全力破题基层执法队伍整合、执法资源集约、执法效能提升,助力营商“软环境”成为古荡街道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指挥融合 高效管理塑新优

  古荡街道在西湖区经济发展中区域“含金量”颇高——一根聚集财富的“金扁担”、一条上市公司的“金腰带”、一把科技发展的“金钥匙”,这里汇集了阿里Z空间、天目里、莲花商务中心、浙商创投等楼宇集群,辖区企业总量多、人口密度大、行政执法检查难度大,如何解好“一支队伍管执法”这道题?

  两年来,古荡街道主动求变,在执法体系的塑新塑优中,有机嵌入“五级塔防”数字化指挥、“六要素”闭环管理、“政企共管”执法场景,在既有经验和资源优势中构建具有古荡特色的更优执法体系。

  在线上,古荡街道依托西湖码、基层四平台、数字城管、企服通、执法通等数字平台,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再由指挥中心分析研判,根据事项涉及领域,协调各部门统筹进行处置。

  “企业检查涉及人力社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一整套下来得跑三四次,现在通过会商研判,统筹整合职能部门检查计划,制作检查表单,只要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上传表单,确定检查内容,将企业信息进行系统关联,勾选执法部门、人员,就能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在数智赋能下,古荡街道的执法变得更智慧、更透明、更高效。据统计,2023年该街道已累计流转签收西湖码4317件,处置平安通34536件、网格通7915件,智慧三件套告警出警12657件。

  在线下,古荡街道将执法指挥中心与“141”基层治理体系联动贯通,构建形成“1个指挥中心、2个风险防控圈、4个应急管理圈、7个联合执法圈和105个基层网格圈”的“五级塔防”体系,通过组建公安、综合执法、交警、市场监管等40余名队员的“一支队伍”,有机嵌入7个联合执法圈,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街道社会治理既有成效经验深度融合,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流转、5分钟现场处置的高效治理目标。

  在各个部门的合力下,古荡街道不断完善执法协调指挥、执法队伍监督、执法事件处置、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人员考核、执法数据决策的六大要素运行机制,重塑执法的全流程闭环体系。比如,“执法协调指挥要素”实现全街域资源可视化、多终端、灵活语音、快速位置等智能高效指挥调度;“执法事件处置要素”通过主动发现、快速处置的自查自处工作机制,监管分离、高位监督的管理模式,实现执法事件处置全流程闭环。

  为减轻企业负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古荡街道不断优化“政企共管”场景,变企业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充分整合挖掘政企双方资源潜能,探索企业共管共享执法新模式。针对区域内单车在楼栋路边违规停放问题,该街道组织单车企业共同组建街面单车整摆队伍,实现非机动车违规停放快查即办。2023年,处置共享单车4万余辆,为美团、哈啰、青桔3家单车企业节省治理成本20余万元。

执法联合 下沉力量促协同

  3月6日,一支穿着不同制服的执法队伍在浙商财富中心进行劳动关系检查,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检查,“现在检查明显没有那么频繁,而且分类、分级,我们自己对应相关的工作做好自查,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杭州蓝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道。

  城市管理的“根”在基层,“力”也在基层。为实现制度体系与下沉力量的同频共振,古荡街道不断夯实执法服务运行的基础架构,从多跨、多事、多域“协同”侧落脚,推动队伍聚合、人员整合、处置融合、执法综合。

  为此,古荡街道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队,以文三西路为界,将辖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分片监管,建立指挥中心、综合协调、法制审核3个办公室,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应急执法力量多跨协同,编制成一、二、三及支援队共四支中队,同时与“五级塔防”体系既有力量有机整合,实现“一组二片三办四队五级”覆盖全街域执法相关人员力量物理融合格局,以人员布局的物理沉入先行,有效集约执法资源、提升整体执法效能。

  针对重点目标、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古荡街道以“四级例会”的议事会商机制为切入口,汇总指挥中心、城建线、城管线、平安办、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劳动监察中队等多个条线问题需求,通过“日会商+周研判+月分析+不定期会商”模式分级分类分析、研判和处置街道基层执法工作。今年以来,古荡街道已开展会商30余次,实现多事项、多难题综合研究、一会协同,在会商聚智中不断激发队伍融合的化学反应。

  为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培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办案能力,古荡街道创新执法队员“分领域办案”模式,将执法队分为基础组、自然资源环保组、人力社保档案组等5个办案组,开展“紫荆花大讲堂”,并邀请相关领域办案专家进行培训,选取常见十大领域编制《古荡街道分领域执法指南》,推动各细分领域专业化办案经验以及能力的丰富提升,在细分领域基础上着力“多域协同”,通过换队实践或培训会议等方式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促进执法人员逐步从“专科”向“全科”转变,不断增强实战合力。

职能整合 强化联动提效能

  “我们刚搬来这里,就收到了一张检查清单,自己先对照自查,好好地查一次就不会有大问题,我们也不用频繁应付检查。”浙江银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聚焦平台经济建设,古荡街道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所带来的指挥体系融合、执法力量联合基础上,围绕“行政检查计划统筹”、执法监管“一件事”等改革实践措施,发扬职能整合的整体政府理念,提振各监管执法力量的联动效能,创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提前走一步”前置服务品牌建设,持续完善审管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审批指导前置、风险化解前置、场景设计前置等工作,实现审批加速落地、风险提前化解、隐患有效防范,不断推进审批和监管行为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企业项目审批往往环节复杂耗时,在前期,古荡街道会根据各企业项目涉及领域进行前置指导,帮助企业了解项目审批要求,完善项目申请准备,加速审批流程手续,在危化品、消防等重点领域组织专家进行指导和技术支持,弥补基层业务能力不足、监管能力不足、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街道也建立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机制,由律师团对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最大程度避免项目筹备过程中出现重复的资源浪费情况。

  据统计,前置指导工作开展以来,古荡街道已服务保障了华商地块改造、东奥口腔排水等30余个审批项目。比如,华商地块改造的审批流程涉及土方处置、排水排污、安全预评价等多个方面,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多达12份,在综合执法、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审批准备周期缩短为原来的80%,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监管执法事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风险和违法后果,古荡街道尽量将风险化解前置,提前进行一次性告知,比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渣土运输、噪声扰民等问题,开展事前警示教育、政策解读和法律宣贯,通过“事前普法+事中用法”提高行政相对人自身守法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溯源式”遏制违法行为,避免事后整改、施工中断、行政处罚等影响项目平稳运行。2023年以来,古荡街道已有效防范风险点6类多达260个。

  (本版图片由西湖区古荡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西湖区助力打造平台经济第一街 聚焦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 2024-05-15 浙江日报2024-05-1500006;浙江日报2024-05-1500009;浙江日报2024-05-1500018;浙江日报2024-05-1500012;浙江日报2024-05-1500022 2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