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刊

扎根县域 做强“两翼”

浙江工商职院打造职教赋能区域发展新范式

  “学在宁海、留在宁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陈真亮相宁波市宁海县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活动现场,讲述了自己从进入浙江工商职院宁海学院学习,成长为一名研发工程师,进而成为“宁波市高级人才”“浙江青年工匠”的亲身经历。

  事实上,陈真的成长经历只是浙江工商职院积极探索实践扎根县(市)域办学,携手各方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缩影。

  服务到县

  促进“四链”有效融合

  高职办学以来,面对办学空间受限、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浙江工商职院主动服务到县,对接县(市)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与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简称“四链”)的有效融合。

  早在2005年,浙江工商职院就入驻宁海县,在这个我国著名的“模具之乡”“文具之乡”,创下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被专家学者解读为“高职院校县校合作”的模式范本。2016年,学校又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浙江工商职院慈溪学院。

  2016年以来,宁海学院、慈溪学院两大现代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80%,有1841名毕业生留在宁海和慈溪就业,有效助力当地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破解人才数量供给不足难题。

  近3年来,该校专业教师团队为包括宁海、慈溪等地的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77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并授权发明专利152项,师生专利成果转化30项;培训两地在岗员工31768人次,完成技能鉴定2373人次。两大现代产业学院已然成为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跨界融合

  打造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样板

  2023年9月,浙江工商职院慈溪学院扩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学院坐落在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内,总建筑面积为13.4万平方米。以政府为主导,中职、高职和企业为主体“一主三协同”的开放式办学,构成了独有的职教生态圈。

  实际上,为满足慈溪当地企业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慈溪学院从创建之初就全力实施中高职办学“一体化”。当前,浙江工商职院已与慈溪市域内所有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涉及专业15个,实现了专业、课程、师资、实训条件、合作企业的共享共建。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地双方正在进一步畅通中职学生升学渠道,对慈溪学生而言,“出南门(指行知职高)中学毕业,出北门(指浙江工商职院慈溪学院)大学毕业”已然成为现实。

  据悉,浙江工商职院慈溪学院2024年计划招生800人,预计年内学院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600人。这些学生将照“定阶到进阶递升”的发展趋势,遵循“新手—生手—熟手—能手—专家”能力发展逻辑,逐步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

  扎根地方

  拓展“一体、两翼、多点”格局

  当前,距离浙江工商职院仅1.3千米的合一生活园区内,一个15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已经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悉,该办公空间由园区无偿提供,在政府主导、园区提供资源、学校进行智力支持的合作模式下,将打造成企业展示形象成果的展厅和师生双创孵化基地。

  作为宁波市海曙区内唯一的高职院校,浙江工商职院发挥区位优势,校地共建海曙工程师(工匠)学院,成立了宁波首个区域性“乡村全域旅游”共富联盟和海曙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还协同海曙区政府推动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和“政校企联合体”建设等。

  据悉,该校近期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目标及发展思路和路径。未来,该校将继续优化宁波本部校区布局,与属地政府深度对接,持续深化与海曙区“1+X”战略合作。做大做强宁海学院、慈溪学院,满足学生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期盼,加快推进县域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规格培养和高质量就业。完善“一院一镇”服务机制,将专业布点到产业园区、服务分布到乡村社区,加快形成扎根一线的“多点”网状布局,服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史习明表示,“学校将在上级主管单位省交通集团的领导下,继续携手各方拓展深化‘一体、两翼、多点’的新格局,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高职强校,积极打造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新范式,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职教力量。”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6 扎根县域 做强“两翼” 2024-05-15 26840079 2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