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视角学好讲好马克思主义
胡俊 编辑 李雅南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广大年轻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理论学习创新的智慧,并学会用群众语言传播好马克思主义。
养成从群众的视角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从群众的视角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也是把马克思主义这一为人类求解放学说学懂弄通悟透的切口。一是从群众视角进一步夯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初心。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是“我说你听”的先生授课,也不能是“学术的自洽”,而是要与群众产生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二是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根植于群众、讲给群众听的理论特征,防止以学术名义把马克思主义层层概念化、抽象化、理论化等“洋八股”“党八股”现象。三是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通掌握作为从群众视角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要求。从群众视角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而是要求更高层次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力求更加精准地掌握理论实质,坚决防止任何形式的片面、误读、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让学术话语割裂马克思主义与实践。
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群众关注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理论自信。要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特点。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与群众的火热实践紧密结合的,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创新活力的不竭动力。要时刻注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群众关注,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去思考和回答群众的现实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火热的实践场景,不断推动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上升,并在运用理论解开群众“思想疙瘩”的过程中赢得越来越多的群众。
提升用群众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形象地指出:“现在有些同志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和群众说到一块去、走到群众心里去,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所接受的关键。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表率,他以深厚的人民情怀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理论智慧,运用“江山就是人民”“钉钉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表述方式,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内涵。我们要把群众“听得懂、喜欢听”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用群众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避免空话、套话、大话,在真情交流中搞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拉近感情。坚决防止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以“俄罗斯套娃”式的技巧阐释马克思主义。重视新时代的交流平台和社交方式,主动适应交互式传播、扁平式传播、矩阵式传播等方式,善于运用弹幕评论、种草、表情包等新语言体系,用好各类网络新空间,不断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IP、圈粉刷屏。
【作者为省委党校中青一班2024年春季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