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舟山:绘就平安画卷 奏响幸福乐章

  海域辽阔、岛屿众多、交通不便、渔民流动性大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难度系数。但过去20年,“千岛之城”舟山牢牢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根本要求,从海岛众多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因地制宜中持续创新,从而将“平安舟山”建设引向深入。

  在全国首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出台全国首个《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工作规范》,在全省首创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打造全国大型工地治安管理样板……过去20年,舟山的平安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海岛特色的平安之路。

  如今,“平安舟山”已成为这座城市引以为荣的亮丽名片。舟山连续1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夺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在东海之滨,高水平“平安舟山”建设与现代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海陆联动,建设“一体化”平安

  海域面积达2.08万平方公里,舟山每年进出船舶130多万艘次。2006年7月20日召开的全市建设“平安舟山”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枫桥经验”推广到海上渔场、把平安建设延伸到海区船上,海陆并治,开展“平安海区”创建活动,从此把海上创安工作由整个“平安舟山”建设的难点变为亮点,完善海区创安机制。

  针对海上安全,舟山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建立由渔船防碰撞、卫星定位、监控指挥为主要内容的渔船安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完善船舶安全动态监管机制,强化水上交通运输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海上撞船、沉船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此外,通过创建平安航道、平安渔场、平安海岸线、平安星级船等载体,舟山大力推行定人联船、编组生产、动态报告、安全值班、一船一档等管理制度,保障海上生产安全。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是关键。2019年,舟山市委提出“加强平安舟山建设,打响‘东海渔嫂’品牌,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新任务新要求。舟山市委政法委联合市妇联为“东海渔嫂”赋权、赋能、赋誉,创新组建“东海渔嫂”十大员联盟,让“东海渔嫂”这个曾经的渔民家属统称,变成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的“正规军”之一,在政策宣传、文明创建、安全防范、矛盾化解、代办服务等方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时至今日,舟山已经发展壮大“海上老娘舅”“名老大调解协会”“东海渔嫂调解员”等,一系列民间调解组织如浪潮般不断涌现,形成“红帆船长+党员船员+骨干渔民+东海渔嫂”的自我管理团队,建立起海上纠纷化解、安全联防、抢险互助等工作机制,将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化解在前端、在初始。

  无论海上还是陆上,舟山始终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作为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陆地治安防控上,舟山在本世纪初就深入实施“铁桶工程”,构筑点上卡、线上堵、面上巡、区上防的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新格局。2004年,舟山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以群众关切的“两抢”案件为例,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如今,在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中,舟山市委以基层工作机制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平安村社”“平安网格”创建为载体,开展矛盾纠纷滚动排查、组织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强化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安活动,主动服务保障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同时,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工地”等十大系统行业平安创建活动,以点带面,积小平安成大平安,实现了平安建设的全面覆盖和全民参与。

  去年,舟山市平安指数保持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持续迭代,创新“网格化”管理

  进入新世纪,舟山的基层平安建设能力遭遇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基层组织的既有管理服务模式、干部的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另一方面岛屿众多、海域广阔、交通不便、渔民流动性大等特殊因素更增添此项工作的开展难度。

  如何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提升基层平安建设能力的路子?2007年普陀区的一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让人眼前一亮。

  当时,作为试点的桃花镇被分成40个管理服务网格,所有居民被纳入单元网格中。每个网格配备一支服务团队,团队里有乡镇干部、社工、民警、教师、医生等。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等职责,从而将群众工作有效延伸到最末端。

  这就是普陀在全国首创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该模式于2009年在全省推广,相继获得“首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等荣誉。

  到2010年底,全市43个乡镇(街道)建立2360个管理服务网格,参与组团服务的人员达2万余人,共联系服务群众37万户、97万余人,为群众解决问题近5万件,解决率达99%;初步建成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强化了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创新永不止步。这些年,舟山不断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进行升级迭代,在陆地和海上陆续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就是其中一例。

  “警察同志,我家店铺的门被撞坏了!”今年年初,普陀“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接到一起群众报警:辖区某商店的玻璃门被工人的电动手推车撞裂,双方就赔偿事宜产生纠纷。“平安小苑”当即启动非警务类事项分流机制,按照规定将警情予以流转,社区、司法等相关职能单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置,仅用时30分钟就成功处置事情。经后期回访,当事双方均对处置结果十分满意。

  据悉,“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由街道牵头成立,联合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民警辅警等基层力量,形成合力,打破基层治理“单打独斗”被动局面,探索构建“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除各单位驻点人员,“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还成立“泊舟里义工之家”,整合多支群防队伍,共同参与夜巡、清查行动,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海上,舟山推行实施“海陆一体、双网覆盖”网格智治模式,建立海上网格服务团组,根据船舶海上作业的渔船作业方式、航路地形特点,精准依托船舶编组,将全市8000余艘渔船编组划分为770个海上移动网格,将东海区域划分成15个静态网格,建立“一支队伍管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机制。

数字赋能,构筑“智慧化”防线

  数字赋能,让风险防控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预防,让平安建设更聪明、更智慧、更精细。近年来,舟山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推进平安舟山建设数字化水平,针脚紧密织就一张社会治理防护网。

  2018年,定海区西园小区在舟山全市率先启动“智安小区”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小区总体发案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入户盗窃案件实现‘零发案’。”社区民警说。

  从小区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如今,在舟山,公共视频已从传统的治安防控建设领域走向服务民生等领域,并屡屡在防台救援等关键时刻大显神威。

  舟山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前端感知和智能应用设备目前已普及到无人岛屿、捕捞渔船上。

  依托大数据技术和全市网格化管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舟山打造“最强大脑”,整合投诉举报、网格平安、12345公共服务等10个系统平台功能,建成了一体化综合“数智”的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实现各类事项“一网办理”。全市重大疑难案件调处成功率、协议履行率都达到了100%。

  对于广袤的海域,舟山将全市海域智能划分为12个管控网格和3个巡航网格,打造态势感知、网格管控、快响指挥和全链监督4大多跨应用场景,提升了海上数字化管控能力,实现了数字化改革与海洋执法的深度融合。

  鱼山岛开发建设在舟山的落地实施,也是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岱山在护航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过程中,坚持聚焦重大需求、多跨场景和改革任务“三张清单”,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打造了以“鱼山码”为核心的“智慧鱼山”多跨场景应用。“我们将统筹安全生产、治安防控等工作,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3次迭代升级‘智慧鱼山’应用平台,打造‘三码三圈’整体智治体系,实现全岛‘安全隐患零流入、暴恐事件零发生、企业生产零滋扰’。”岱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的新起点,舟山将通过持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舟山模式”、持续优化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建设社会治理高智能化的现代化城市,努力推动“平安舟山”建设向纵深发展,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保驾护航,为浙江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贡献舟山力量。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委政法委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舟山:绘就平安画卷 奏响幸福乐章 2024-04-29 浙江日报2024-04-2900005;浙江日报2024-04-2900012;浙江日报2024-04-2900011;浙江日报2024-04-2900014;浙江日报2024-04-2900019 2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