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走读崤山

  溯富春江而上,远山逶迤,爿爿春色扑面而来。顺支流葛溪而进,满目青山绿水,一座塔型巨山俨然映入眼帘。山脚葛溪和岩岭湖碧水清漪,烟波浩渺,一派山水国画意境。

  在百姓的传颂和乡土教材里,当地最有名的就是“子胥安营”的典故。据传,伍子胥当年带兵打仗从皖南一带沿浙西方向到胥口,途经岩石岭翻越崤山时,从厄倒石南面上山,经石径古道进入位于崤山坪边的野槠林安营扎寨,露宿林中。在茶园下方的石林中,至今还有昔日官兵安营的石拓痕迹。

  公元318年至332年,道教先祖葛洪不畏艰险,远道而来,在崤山隐居,他所到之处访民问苦,著书讲学,前后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史籍记载,葛洪35岁时离开家乡来到此地,到49岁(公元332年)才离开去了广东罗浮山。14年的矢志情怀,14年的砥砺心血,铸就了崤山一段灿烂的历史文化画卷。小叠空、天井孔、仙人洞等三处遗址至今犹在,历尽千年风霜历练,俨然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查阅乡土志书,还有孙邦、洪涛等诸多历史名人曾经涉足崤山,他们行走山间,吟咏成章,创作出许多赞美江南山水和崤山风景的诗词与文学作品。“秀挺不可及,鼓翼梦中往;崤山冠新登,一耸千余丈。”这首屡次入选富阳中小学乡土教材的五言名诗,就出自清朝时期学者洪焘之手。

  俗话说,“深山藏古寺”。位于海拔400多米的崤山腰有个远近闻名的迴龙寺,其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千百年前,有位来自安徽的读书先生赶着一条蛟龙,顺着龙脉往万市一带而来,到了岩石岭厄倒石。正值夏季发大水,全被洪水淹没,蛟龙也不见了。其实龙脉已经穿过岩石岭葛溪底上了崤山,蛟龙也就顺着龙脉上了崤山。读书先生疾步赶到崤山,只见山中云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他便仰天大呼。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位白鹤天使,对他说你要找到蛟龙,必须在山中建一座寺庙。读书先生慨然应允,漫天云雾立马散去,天空中出现一只白鹤悠然飘飞。此后,当地百姓很快就在半山腰建造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寺庙,起名迴龙寺。后来由于战乱和地质变化,迴龙寺轰然倒塌,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建。

  难能可贵的是,千年崤山还是一座红色文化重地。坐落在崤山“叠空飞岩”景区,落成不久的杭州崤山红色记忆研学馆吸引了数不清的访客和游人。馆舍建筑依山而建,面积约78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有3个展示厅,设有“金萧支队在崤山的战斗历程”等本土红色文化内容。

  解放前夕,富阳是金萧支队的主要活动地,胥口及崤山是江北办事处当年开展革命活动和地下党工作的主要区域,游击队负责人赵文光就是崤山脚下里坞村人。回忆战斗岁月,革命前辈为了求解放,艰苦卓绝,浴血奋斗,先后开展了大乐坞战斗、华坞劫狱以及配合人民解放军新登战役等革命斗争。看着眼前锈迹斑斑的枪支物件,游击队员穿过的布衫草鞋,耳边依稀可以听见战场的厮杀声响,闻到山间飘过的硝烟气味。

  踏进地下展厅,布置一新的《“战山河”兵团事迹专题展览》更让崤山见证的一段新时期艰苦创业历史重回记忆。崤山脚下蜿蜒而行的葛溪是富春江的主要支流,岩石岭是富阳境内唯一一座大中型水库,也是杭州市七大水库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当地农业水利基础十分薄弱,修建水库、改田造地、开荒造林等都需要浩浩荡荡的人工作业。披风戴月,肩挑人扛,岩石岭水库工程于1978年4月建成。岩石岭水库从动工建设到交付使用,整整用了10年时间。许多村子里,当年主动报名参战的青年社员已经满头白发,但是大山脚下巍然屹立的水库大坝,见证了党和政府的惠民初心和千万乡亲的浓浓幸福体验。

  绿色诗画之乡,文化重蕴之山,一座崤山气象万千。站在山顶,一派景色宜人的富春山居图景跃然眼前,走读细品,更觉人间美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走读崤山 2024-04-28 26800856 2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