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增强创新引领力 塑造发展新优势

——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知识产权强省

  早在20年前,浙江前瞻性地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浙江开启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知识产权在浙江“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中,全面提升全链条工作水平,实现知识产权“数量多起来、结构优起来、运用活起来、形象树起来”,加快打造创造最活、保护最严、生态最优的知识产权强省。

  截至2023年底,全省每百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量、中国版权金奖获奖数、自主知识产权海关备案量、专利许可量、质押融资金额、国家级快保护平台数量等指标全国领先,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6.02分,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3项,连续3年获中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优秀、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第一,连续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顶层设计——

  驱动科技创新抢占新高地

  挖掘创新增长潜力,需要在充分参与、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规则,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驱动全省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水平提升“搭桥铺路”。

  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2023年1月1日以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全面实施,落地推进18项具有全国创新性制度安排。《关于知识产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关于推进专利公开实施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国家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相继出台。

  知识产权统筹协调不断增强。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高规格召开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大会,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实施新一批省部合作共建内容,印发《2023—2025年共建知识产权强省工作要点》。

  知识产权激励导向更加鲜明。首届省政府知识产权奖评选高质量完成,省政府印发《关于表彰第一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获奖者的决定》,分别授予285个获奖单位和个人“浙江知识产权大奖”“专利奖”“商标奖”“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奖”,获奖者涵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多类创新主体,获奖项目覆盖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现代农业、服务业等行业,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融合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125.2亿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产值突破5700亿元。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管局”)迭代升级“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新上线“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等12个数字化场景,推广“仙居数据库服务平台”等7个地方应用,截至目前,“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累计注册用户达21.2万户、服务企业767万家次。

  创造培育——

  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近年来,知识产权赋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加快布局。浙江加快突破集成电路、智能计算、脑机融合、新药创制、生物育种、高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年认定先进系统芯片、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物技术药物、宽禁带半导体4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三大科创高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20万件,增速全国领先。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承接专利复审无效联合审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全流程审查、企业变更登记与商标登记信息协同、专利质押登记线上办理等4项国家试点,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14万件,服务企业1.68万家,实现知识产权国家事权本地办、线上办。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省科技厅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和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12家。去年,省国资委支持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列入“雄鹰计划”培育,全年共推荐9家企业参与“雄鹰企业”评选。2023年全省新增国家示范优势企业294家,累计达848家,共计获得授权专利31.7万件,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83.1%;创造力综合指数平均值较上年度提高9.5分,户均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97件,较上年度提高44件。

  激活数据要素贡献浙江方案。近年来,浙江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质押、保险、证券化等价值实现路径全面破冰。截至2024年3月,全省共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10971件,登记6004件,登记主体870余家,辐射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深圳等多个省市,涵盖省内所有90个县(市、区)、2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维权保护——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生态

  知识产权持续发挥创新力、不断深化促进作用离不开依法维权、高效保障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浙江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健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温州成功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嘉兴、台州、温州获批新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台州黄岩、湖州吴兴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合计总数达到19家,居全国首位;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设印度尼西亚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服务网点;海宁市建成全国首个知识产权领域双所(知识产权所、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一批现代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迅速崛起,进一步夯实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根基。

  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日益完善。去年,浙江“三立足三强化”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典型经验全国推广。省市场监管局、省法院等10部门联合制定全国首个行政司法联合共享的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首批245名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积极参与案件办理,有效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判决标准统一。

  转化运用——

  走出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

  发展新路径

  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带来的创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省经济发展提质升级?浙江锚定市场化配置,创新专利转化路径,走出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为了畅通知识产权转化渠道,全省多管齐下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率先启动全国唯一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全国试点工作,在杭州萧山建立浙江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首次开设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专区,累计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3618项。在科技研究领域,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累计设置技术转移机构360个。省卫生健康委迭代升级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与北京、天津等9省市建立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联盟。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2023年,全省专利转移转化数量达11.5万件,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21.8%,其中专利转让(含受让)8.4万次,居全国第三,专利许可(含被许可)备案3万余次,居全国第一。

  在金融领域,浙江探索知识产权多维赋能举措,打造“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引擎。省市场监管局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部门,率先在全国开展专利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实现“T+1”出证,探索出“专利+商标”“专利+商标+版权”混合质押、“质押+担保”等融资模式。杭州、宁波等地相继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助力企业实现质押融资金额189.38亿元。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项目10456件,担保金额3028.07亿元,普惠贷款金额和惠及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在杭州钱塘区,落地了省级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为企业上市提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有效提高科创企业上市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已推动湃肽生物、佳鹏电脑等3家企业向深交所、北交所提交注册申请。

  知识产权保险和证券化创新成效斐然。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马德里商标国际保险、海牙协定、PCT专利国际专利)保险保障全覆盖。目前,全省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累计帮助258家科创型企业获得融资9.5亿余元,助力形成串联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许可转化、证券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全链条。

  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化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2023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8部门制定实施《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工作要点》,促进相关政策落地,成功创建“绍兴酒”和“惠明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助力11.8万家农户增收。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增强创新引领力 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4-04-26 浙江日报2024-04-2600005;浙江日报2024-04-2600023;浙江日报2024-04-2600059 2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