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绍兴:“啄木鸟”行动 推动知识产权精准助企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为科技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持续支撑。在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高规格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大会,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的绍兴,聚焦企业差异化需求,开展“啄木鸟”知识产权靶向分类精准服务行动,有效推动知识产权的资源转化,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的新阵地。

  聚焦差异化需求

  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也不同。想更好地服务企业,就要摸清本地企业的各项“底数”。

  绍兴市市场监管局从企业营收、知识产权拥有量、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研发经费等维度出发,建立起头部型(42家)、拟IPO型(275家)、成长型(1544家)和初创型(2528家)四大企业库,并对企业库和服务内容进行动态化管理,实现差异化的精准服务。

  对初创型企业,提供以普法宣传为核心的服务内容;对成长型企业,提供以“知管家”知识产权托管为核心的服务内容,加持贯标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等服务;对拟IPO型企业,提供以打通专利快速授权通道和上市前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为主要内容,加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等服务;对头部企业,提供以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加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和贯标(国际)等服务。

  精准的分类,更有利于各项助企服务的及时触达。绍兴切实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来提升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据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绍兴有2项专利获评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占全省的2/3,居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2项专利获评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专利一等奖,1项商标获评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商标一等奖,获奖数均居全省第2;全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数879件,居全省3;专利密集型产品销售额达248亿元,居全省第2;单个专利密集型产品的销售额5.28亿元,居全省第1。

  “加速度”式服务

  护航企业无忧发展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绍兴近年来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知识产权纠纷处置、服务支撑和协同保护建设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绍兴市连续4年排名全国前十,全省唯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集聚式的服务要素矩阵,能进一步强化更高品质的服务。绍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援助服务中心及“绍兴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的支撑作用,整合知识产权一件事服务平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多平台和社会服务资源,形成“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的增值服务内容,将普法宣传、高价值培育、专利转化运用、示范企业创建、托管、专利快速预审和IPO前辅导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多个“一件事”服务整合成“一类事”服务。

  在全球“纺织之都”的柯桥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花样版权保护办公室、首个纺织领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浙江首个区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集商标、专利、版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三合一”保护。

  在柯桥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能为经营户提供花型图案外观设计专利、花样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确权、授权、维权“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版权登记从原先的一个月缩短到一周,投诉处理从一周缩短到3天。仅2023年,该中心完成外观专利预审2017件,居全国第三,预审案件一次合格率98.8%,居全国第一。同时,数字化改革成果——纺织品“花样数治”已开通花样版权全流程网上登记和区块链存证,形成知识产权全门类服务。通过数字化赋能,对花样版权实现了全程闭环保护。

  新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聚式”帮扶助成果转化,以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为基础,集聚4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注册申请、运营托管、涉外咨询、成果转化等功能,建成浙江省首个县域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诸暨市依托“部门联席+网格管理+机构服务+社会自治”的模式,成功构建了多元共治的“枫桥式”知识产权保护新体系。近3年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46起,罚没款达620万元,专利侵权纠纷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和自动履行率均达100%。嵊州市建立裁决“行政档案”,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有效缩减办案时限。

  丰富转化通道

  让“知产”变成“资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发展,同时为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提供保障,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内容。

  面对知识产权评估难、作价难、处置难等痛点难点,绍兴市市场监管局丰富知识产权转化渠道,让“知产”变成“资产”,为实体经济注入了知识产权的强劲活力。

  越城区高质量完成省级数据知识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在绍兴市率先突破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新昌县在全省首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合体”,截至目前,全县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60亿元,完成专利保险100多件;柯桥区试点绍兴市首创的“知微贷”普惠项目,实现小微企业“秒授信”。仅2023年,共有135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达34.23亿元;上虞区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促进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合成专利产业化”入选全省十大专利转化运用典型案例。在打造“上虞尚品”这个区域公用品牌的过程中,打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新路径,“二都杨梅”获得银行授信1亿元;诸暨以“银行+保险+担保”的融资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近年来已累计办理质押融资800余笔,融资规模超260亿元,居全省前列。

  知识产权是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产业发展的核心源泉和重要保障。绍兴将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做深做透创造、转化、保护、服务四篇大文章,持续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由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绍兴:“啄木鸟”行动 推动知识产权精准助企 2024-04-26 浙江日报2024-04-2600015;浙江日报2024-04-2600017;浙江日报2024-04-2600023 2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