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梦想一座城
“平安杭州”二十年 守护全民幸福感
王 雅 余 丽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平安,是一座城市写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真挚又浪漫的“家书”。
今年是平安浙江、平安杭州建设20周年,回首过往二十载,杭州,从“小而美”的西湖时代跨入互联网经济迅速腾飞的钱塘江时代,从G20杭州峰会到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杭州向全世界展示了活力无限、和谐有序的中国气派,行稳致远、长治久安的中国道路。
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全方位、一体化、高水平谋划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杭州品牌”,把平安建设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闯出了一条新时代超大城市平安建设新路子。
扛起省会担当 展现头雁风采
长三角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实际管理人口超1700万、机动车保有量436万余辆、公路总里程长达1.77万余公里、拥有占全省32.4%的高层建筑……在杭州,人、企、车、物等要素高度聚集,“强省会”效应不断增强,面临的社会治理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
如何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
20年来,杭州始终统筹发展和安全,一以贯之深化平安建设,不断迭代城市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系,从“六安工程”到“六和工程”,从“四治融合”到“政法六力”,“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三源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平安与善治的美好图谱。
以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杭州系统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平安杭州、法治杭州的精彩答卷力透纸背:20年来,全市命案亡人数降幅78.2%,火灾亡人数降幅61.1%,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降幅68.3%,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亡人数降幅95.2%,刑事警情降幅89.8%,治安警情降幅83.4%。
20年来,杭州经济体量迈上2万亿元大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平安浙江建设考核杭州总成绩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市县两级一星平安金鼎全覆盖、满堂红。特别是2023年,杭州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在年度平安浙江建设考核中,位居杭宁温第1名、全省第3名,专项考核总成绩位居全省第1名,滨江区、西湖区成绩位居全省前10名,拱墅区、建德市、余杭区、淳安县、临平区成绩位居全省前30名。
深化平安创建 交出精彩答卷
这是一份“平安护航亚运”的成绩单:以平安护航亚运“十大攻坚行动”为牵引,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敲门”“守护家园”等行动;开创“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安保新模式;开幕式“3小时进场、40分钟快速散场”创全国之最;以“技术+人力、专业+群防、宣传+惩处”防控体系解决无人机“黑飞”难题……平安,全面构筑起国际“赛”“会”之都的铜墙铁壁。
20年来,平安杭州建设持续用功发力。
高水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先后完成系列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出台《关于固化应用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经验和工作机制十条意见》《杭州市固化亚运经验建立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体系》等经验做法。筑牢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防火墙”,十年累计完成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16884项。
高品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攻坚突出问题持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滚动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对电信网络诈骗、矛盾纠纷、交通亡人、命案等重点指标高发易发区域实施挂牌。20年来,命案发案数下降82.5%,近十年命案破案率达到100%。
持续推进“各行各业创平安”活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食药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对城郊结合部村社(区块)开展集中攻坚整治。推动全市建成369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实现100%达标。开展平安文化《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等“五进”活动,覆盖各级党员干部群众400余万人。
持续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非警务类警情分流为切入点,在全市191个乡镇(街道)推广构建以综合指挥室为“小脑”、以社会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解、村社网格队伍等力量为“手脚”的“小脑+手脚”警网协同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各类事件的平均处置时间从17.8分钟缩短至8.7分钟,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8.8%。
数字治理增效 服务发展大局
发展是城市的底气,平安是发展的底色。
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杭州是数字经济之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平安杭州建设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强大的数智引擎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围绕“一号发展工程”,依托“数字经济第一城”技术优势,由杭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先后推出“统一地址库”“平安督”“平安法治实时报表”“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等应用场景,形成“一屏统揽、两端发力”数字赋能平安杭州新模式,实现了数据汇聚上多跨融合,治理标准上多跨整合,实战应用上多跨联合。
发挥互联网司法先行优势,保障“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挂牌成立杭州国际商事法庭,上线运行“数智国商”系统及中英文网站,进入“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并获评“杭州自贸片区2023年第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34.8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0.55万人,杭州连续4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项。持续开展根治欠薪行动,近10年为24.8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5.5亿元,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杭州互联网法院,全省首家互联网仲裁院。实施“法护营商”六大工程,推出“法惠杭企”系列活动。开展涉企刑事案件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涉企突出违法犯罪。开展行政复议“助企利民”专项行动,首创设立22个基层行政复议“5S”助企工作站。杭州仲裁委办理涉企案件持续上升,有力回应企业诉求。
持续推动市场化解纷机制提质扩面。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开展市场化解纷工作的城市,用好多元力量,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高效、减时降费的解纷服务,从源头上定分止争。近两年,成功化解纠纷6.33万件,解纷平均用时从38天缩短至22天,为市场经营主体节省纠纷解决成本近1.8亿元,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覆盖超177万家市场经营主体,让司法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夯实基层基础 打造杭州品牌
平安为了群众,平安依靠群众。
20年前,杭州长庆街道王马社区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一批老党员自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为平安建设群防群治的“领头雁”。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武林街道18位楼道支部的党员向广大市民发起“护航峰会,守护家园”的倡议,他们为自己取名:“武林大妈”。自此,“武林大妈”逐渐跨越性别、年龄、职业、国别的界限,从最初的18人扩展至如今的15万余人。“大妈”们积极参与平安杭州创建,亲切的LOGO、靓丽的红马甲、生动的表情包已深入人心,成为杭州街头巷尾靓丽的平安风景。
20年来,杭州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和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探索形成了径山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翠苑街道“民呼我为”等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品牌。组建3646支128万余人的杭州“百万义警”队伍,持续擦亮“武林大妈”“西子义警”等群防群治品牌和“小青荷”等志愿服务品牌。
杭州深化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实现更有效益、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推进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全覆盖,推动基层治理“141”体系与“民呼我为”体系融合贯通,不断提升“小脑+手脚”警网协同机制效能,“检察e站”平台服务解纷等14个工作法成功入选全省100个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近年来,大力推进“共享法庭”建设,率先实现“共享法庭”镇街、村社和主要行业组织全覆盖,累计指导调解基层矛盾纠纷4.8万余件。
20年风雨兼程,20年久久为功,“平安杭州”建设不仅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从“安全护航发展”提升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从“维护公平正义”拓展至“守护高品质生活”,“平安杭州”建设之路历久弥新,以“杭州之安”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委政法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