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对准跑道 精准施策

舟山聚力打造海洋知识产权强市

  风从海上来。舟山市聚焦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对准跑道、精准施策、挖掘特色,提升海洋知识产权工作辨识度,推动构建高质量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海洋知识产权新格局。到2023年底,该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4.4件,同比增长9.36%,居全省第5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09件,同比增长21.77%。

  千岛之城,厚积薄发。2023年,舟山市委、市政府首次联合印发《舟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工作实施方案》,并提级调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挂帅。舟山市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高规格重塑,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先行先试

激活海洋数据新动能

  数据被称作信息时代的“新能源”,与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舟山市以海洋产业为目标,承接省级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创新海洋数据开发利用方法,加速赋能海洋数据要素流通。2023年,该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107件,其中全省首批3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全部“花落”舟山企业。

  2023年6月8日,在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倾力指导下,中船(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海洋遥感动态监测场景舟山市海岸线岛屿变化统计”的数据登记,获得登记编号尾号为“001”的浙江省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先行先试,舟山市将“海洋大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列入市委“三个一号工程”和创新深化等多项重点任务中,成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构建部门主导、市县协同、机构指导的服务机制,并建立了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数据知识产权梯度培育库。工作专班驻企蹲点指导梳理数据算法规则、运用场景与价值,从第一份存证、第一件登记到第一笔保险、第一单质押,全程跟踪指导,提炼总结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规律。同时通过常态化向上对接,大大缩短数据登记办理时限。成立全国首家海洋大数据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发布首批数据知识产权共享清单;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共同签订《海洋大数据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激发企业数据创新活力。舟山市建立“政府引导、中介协作、银企双赢”的知识产权融资机制,推出数据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引导杭州银行为4家数据企业授信1.033亿元;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等公司为9家数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近120万元。

  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舟山经验”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市场监管局的高度肯定,在全国和全省数据知识产权现场会上交流推广;改革案例入选首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典型案例。

  乘势而上

擦亮地理标志“金名片”

  地理标志一直以来都是彰显舟山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培育,舟山已有地理标志28件。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舟山将地理标志与“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相融合,有效提升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2023年,全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达到305家次,惠及农户2674家次。

  “舟山带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09年注册,开创了我国海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先河。多年来,“舟山带鱼”地理标志商标在市场及相关公众中已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舟山带鱼”地理标志与直播电商、旅游休闲、文化餐饮、会展经济、绿色渔业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推进渔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依托产业,精准发力。舟山针对海岛特有的初级渔农产品、加工食品等产品,采集其特色质量、特殊工艺、人文历史等基础信息数据与资料,建立地理标志梯度培育库,形成从“海上”到“农田”的全链条地理标志品牌培育机制。日前,2023年新申请的“皋泄香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进入初审公告。数智赋能,溯源管理。舟山以海岛特色GM2D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地理标志海水产品溯源管理,利用“浙食链”等数字化系统,通过赋码、扫码、用码,实现消费者“一码可见”地理标志产品身份证明。全市已有260家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溯源系统,地理标志产品溯源率达到85.25%。

  标准赋能,提升品质。加快“一标一品一产业”布局,制定发布地理标志等农产品地方标准5项,其中“嵊泗贻贝”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为全省首个海水产品地理标志市级地方标准。标准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嵊泗贻贝养殖加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使养殖渔户的主营收入与渔民收入同比提高19.17%。金融赋能,助力共富。推动行政部门、地理标志权利人、金融机构三方协作,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地理标志助农贷”专属产品,拓宽涉农群体融资渠道。2023年,“登步黄金瓜”地理标志获银行授信2亿元,成功为400多户企业和农户解决了融资难题。

  2023年,“舟山带鱼”地理标志成功捧回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地理标志门类奖一等奖,并入选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嵊泗贻贝”也被评为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地理标志门类奖三等奖。

  创新突破

提升海洋知识产权效用

  舟山紧贴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主导产业,以服务绿色石化新材料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成功建设落地全市首个省级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联盟建立了核心专利池和公共专利池,涵盖1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和363件相关专利,首批成员包括了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绿色石化龙头企业在内的48家单位。舟山还同步推进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专利导航立项实施,为后期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与浙江蟹曾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向该公司转让“可获取清洁海水的自清洗过滤装置”“一种废水生化处理装置”2项实用新型专利。依托该专利技术,浙江蟹曾鲜科技有限公司在浙台经贸合作区核心区块建成了鲜活帝王蟹暂养交易集散基地。采用该专利构建的帝王蟹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帝王蟹成活率达到98%以上,产值达1亿元以上。

  这是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的一个缩影。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积极参与专利公开实施工作,2023年免费开放专利许可254件,比上年增长近五倍。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新突破。2023年,舟山市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金额达到46.4亿元、项目数达到269件,分别同比增长406.55%和398.15%。浙江英特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舟山市一家从事船舶卫星通信技术开发研究的科创型企业。该公司在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进行数据上链存证,申请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获得杭州银行舟山分行授信1000万元。

  新时代,新征程。舟山市将进一步做好海洋知识产权这篇大文章,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为千岛之城提供海洋知识产权澎湃动能。

  (图片由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舟山聚力打造海洋知识产权强市 2024-04-26 浙江日报2024-04-2600017;浙江日报2024-04-2600018;浙江日报2024-04-2600024 2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