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杭州市余杭区

“乡村造梦师”让乡村梦想成真

  人勤春来早。近期,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竹园村“娘娘山下”研学基地顺利落地。作为“造梦”项目“娘娘山忘忧谷”的子项目之一,启动运营后的首场研学活动,就吸引了400多名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

  近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余杭区逐步拓宽村庄经营路径,通过招聘乡村CEO、打造品牌等方式,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精品村”的华丽蜕变,开启了美丽经济新篇章。这处研学基地的亮相,就是余杭街道依托街道本级需求,创新区级乡村职业经理人制度衔接,打造“乡村造梦师”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

  “街道搭建了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实操、研学交流、比拼赛智等在内的多元赋能体系,为我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乡村CEO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余杭街道竹园村农村职业经理人范立慧感慨道。前年的他,身份还是街道招聘的“乡村造梦师”,主要负责竹园村的蹲点调研和方案设计,“娘娘山忘忧谷”项目也是在此期间形成的。在街道的培养和推荐下,范立慧以优异成绩考录为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成为整村运营独当一面的“领头人”。

  近年来,余杭街道立足苕溪以北八村抱团发展的现实需求,围绕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爱乡村“四位一体”职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录“乡村造梦师”,范立慧就是择优录取的7人中的一位。为加快“造梦师”成长步伐,街道发挥永安村职业经理人刘松的带动作用,并聘请6名村书记担任 “成长导师”,形成携手共进扎根乡村的强大合力。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打磨,7名“造梦师”中有3人已晋升为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范立慧也赫然在列。“造梦师—CEO”的成长转化能成功落地,既是余杭街道深耕“新农人”培养体系的创新举措,也是余杭区胸怀大局、求才若渴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为牢固树立“大人才观”,余杭区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坚持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富农之基、强农之要、兴农之本。立足现代“新农人”引育,持续健全乡村人才引、留、育、用体制机制,在强基固本争先攀高中,不断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杭州拥有丰富的电商资源,要激发数字电商新活力,就要加快构建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去年以来,余杭区积极开展“共富工坊”创建,立足各地农产品资源,推动建设共富工坊培育基地,打造一个个有特色、收益好的“共富工坊”带富主体。其中,余杭街道“乡村造梦师”们就立足电商优势,依托永安村“禹上稻乡”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推出四季主题课程,落细“村播引领”项目,打造“主播成长计划”,发掘并培育了20余名不同类型的主播,带动消费100余万元,促进低收入农户150余人次就业,不断拓宽村民“家门口”的致富路。

  人间四月,和美余杭。在希望的田野上、广袤的山林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造梦师”汇聚余杭,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引领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乡村、奉献乡村、振兴乡村。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乡村造梦师”让乡村梦想成真 2024-04-25 浙江日报2024-04-2500011 2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