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刊

从强县级迈向强县域 武义整合型医卫体系让群众更有“医靠”

  “听说这个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国内外公认难度极高的微创手术,现在武义的医院就能完成这个手术!”近日,浙大邵逸夫医院派驻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肝胆外科专家蒋桂星为余女士完成了高难度微创手术,回来复诊的余女士激动地说:“以前做大手术,就会想着往上海、杭州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省城的大专家,我们很安心!”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曾经不少群众大病小病都往省城大医院跑的场景,在武义正逐渐成为过往。做好卫生健康工作,是满足群众的期盼,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石保障。

  近年来,武义县借助“双下沉、两提升”“山海提升”工程等机遇,实施县级强院建设,先后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省口腔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开展深度合作,并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协同联动,有效提升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该县站在建设共同富裕山区县样板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行动,统筹做好设施升级、医疗改革、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先后投入20多亿元,新改扩建12个医疗机构,新增1000余张床位,全面夯实了整个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根基。2013年9月以来,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在邵逸夫医院的大力帮扶下,人才、技术、科研、管理实现全方位提级。2021年,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监测中位居全国第6;2023年4月,成功晋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近5年,武义县门诊诊疗人次提高42.3%,县域就诊率提高12.5%,医疗机构实现质和量双提升。

  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武义县通过人才培训、教学研医体系建设等“向内蓄力”方式,变“输血”为“造血”。该县在全省率先打破上下级医疗机构壁垒,构建了省-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借助合作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武义县全科医生教育共同体”“三体融合”发展模式;并以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支撑,打造1个县级医院实训中心和12家基层实训站点,形成覆盖4家县级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和118家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三级网络。

  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规划,学科建设才更有目的性。据统计,近5年,武义县共有省建县级龙头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县级重点学科专科15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6项,省级科研立项10项,市级科研立项26项,县级科研立项51项。人才培养与重点学科建设“相辅相成”,让县级强院建设不断驶入“快车道”。

  基层医疗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网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群众看病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武义县将1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18个村(社)卫生室纳入医共体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了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村(社)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以推广“固定+流动”乡村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以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为主体,巡回医疗、远程医疗等服务覆盖为补充的乡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目前,在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的基础上,武义县增设了52家巡回医疗点,建成了覆盖全域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能有效满足基层群众日常诊疗需求。

  “我们让龙头医院更强劲,让周边乡镇卫生院延伸联动,并带动村(社区)网底不断牢固,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武义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努力实现老百姓“头疼脑热、慢病购药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症有序转诊”的就医新格局。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1 从强县级迈向强县域 武义整合型医卫体系让群众更有“医靠” 2024-04-16 浙江日报2024-04-1600005 2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