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励志纸条”背后的成功密码

  杨朝清

  一则“浙江大学学生宿舍内发现23年前励志纸条”的消息在浙江大学校内论坛上引发热议,并登上网络热搜。随后,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工作人员辗转联系到励志纸条的主人方琴。方琴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如今在全国已有超50家分公司。

  2001年1月21日,浙大学生方琴为了激励和鞭策自己,将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纸条贴到上铺的床板下,每天醒来就能看到,每天睡前也能看到。二十多年来,这张纸条没有被历任学妹撕掉,既说明浙大具有热爱学习的良好学风,也说明“励志纸条”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励志纸条”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方琴始终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励志样本: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听从内心的声音放弃本专业保研名额跨专业考研,读研究生时进行创业……“励志纸条”的背后,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有着年轻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二十多年前,考入浙大的方琴和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样,面对大城市的生活和大学里宽松的氛围,一度陷入迷茫和困惑。所幸的是,方琴及时地进行了自我调适,贴在上铺床板下的“励志纸条”成为她每天对照、反思的一面镜子。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欲望,保持笃定与专注并不容易,“励志纸条”让方琴时刻保持了清醒。理想之火不灭、奋斗之志不移、赤子之心不失,让方琴不仅在浙江大学顺利完成了学业,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自我突破。

  不论是“励志纸条”,还是“学霸作息表”,抑或是“怪不得能上复旦”的感叹,都实实在在地表明,即便名校学生也要将大学作为一段重新启航的旅程。自尊自强、自省自律作为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成功密码,让许多大学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笔者在高校工作,对此也很有感触。生源地来自同一省域的几名同专业同学,哪怕高考分数差不多,毕业时的境遇却存在鲜明差异。有的同学通过保研考研“更上一层楼”,有的同学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同学简历却一片空白。当有的同学早上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的时候,别的同学已经开始了学习;当有的同学在网络游戏和短视频中难以自拔的时候,有的同学却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获得了成果……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励志人物背后,大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砺。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即使进入名校大门,也需要不断向前奔跑;当自尊自强、自省自律成为精神家园的底色,精神力量就会驱动人们不断超越自我。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励志纸条”背后的成功密码 2024-04-11 26768395 2 2024年04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