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温州当经济普查员助理——
跟着“活地图”,摸清经济家底
本报记者 谢甜泉 孙坤
“您好,我们正在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今天依法进行现场登记,希望您能积极配合……”这些天,不少“蓝马甲”出现在温州的大街小巷。他们统一穿着印有“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标识的马甲,佩戴着“两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工作证,手持平板电脑,进行入户登记。
1月1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开启,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和“集中盘点”,将完成对全国数千万家普查对象的数据采集登记,以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
当前,经济普查进入关键的现场登记环节。温州全市1.2万名经济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深入企业商户,对36.7万家单位和5.4万家抽样调查个体经营户开展普查数据采集登记。
现场登记如何进行?普查员如何摸清经济家底?近日,我们当了一回普查员助理,与温州的普查员一起走进企业,亲身体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
拍照记录
多次验证核准数据
经济普查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龙湾创客小镇社区的数字产业园。
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次普查在内容上新增了对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三新”经济的普查内容。
我们眼前的数字产业园,入驻了上百家互联网、科技型企业,其中就包括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服务贸易类企业。
创客小镇社区普查员王林带着我们走进了一家主营服装销售的电商公司。这是他第二次上门。
“最近企业有哪些变化?”见到企业负责人,王林先唠起家常。
“我们刚布置了新的直播间,招了新主播,春季衣服的销量还不错,好几个款式的销量都超千了。”企业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参观。
王林一边翻看着记录册,一边告诉我们:“这里的企业都很年轻,基本是首次接受经济普查,数据问询有难度。再加上互联网企业种类多、人员流动多、经济状况变化多,很多数据需要反复询问、验证、核实。”
“如何确保数据不错不漏、真实准确?有没有什么技巧?”我们问道。王林传授了自己的“笨”办法:多次上门,加记录、拍照。“一次上门待太久,企业也会觉得厌烦。我们普查要尽量压缩时间,带上一双慧眼,仔细观察企业办公环境、设备器材等,这些都与企业的财务等信息有关联,并多做记录、拍摄,回去后结合画面分析数据,看数据是否有差错、遗漏,为下一次上门做准备。这样也不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互相体谅很重要。”
我们拿起手机四处拍摄、记录。先是在大门内拍一张全景,然后到员工的工作区,拍摄办公环境,只见三张大长桌并排而列,员工相向而坐,这一片区域大约能坐24人,每个工位都放置电脑,桌子外摆放着两大排可移动的晾衣架,挂满了女士春装,办公桌的上方,悬挂着十多个亚克力材质的“万物可爱,绝不虚度”等网感十足的字牌。接着我们又来到生活区,一张长条吧台,摆放着咖啡机以及各式饮品,边上的白墙粘贴着员工活动的照片,悬挂着可爱的小彩球,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一家青春活力十足的企业。这些画面,我们都“咔嚓咔嚓”记录下来。
我们和企业负责人聊起员工的人数、直播方式、工会福利活动等情况,他都愉快作答。然而当我们问起营业额和订单量时,企业负责人便有些支吾:“去年大概400多万元吧。”
“应该不止吧?去年底我们来的时候,就听说你们企业出了一件爆款,卖了5万件,这里营业额算起来就至少有200万元了。”
“哦,那是我们之前合伙人的订单,今年我们已经不合作了。现在服装生意竞争太激烈了。”“我们普查登记是算到2023年末的,说不定今年还会有新合伙人进来,爆款也还会有的,要有信心。”在我们的宽慰下,企业负责人也逐步敞开心扉,继续与我们核对相关数据。
承诺保密
打消企业顾虑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龙港小包装工业园区。
“下午我们要走5家企业。工业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设备和产品。”普查员王小哲递来一沓《经济普查登记告知书》让我们发放。“一会我们互相打配合,沟通的时候要有耐心。”
我们来到一家印刷企业。企业负责人老李带着我们穿过企业车间,只见十多台设备整齐排列,设备上方还安装了管道。
“这些都是智能设备吗?”我们问道。
“是的,现在我们园区朝着绿色、低碳发展,企业安装了环保设施,引入了数字化设备,还有几台刚购置的数控设备要等调试。”老李告诉我们,这几年行业变化快,如果不更新设备,产能就跟不上了。
老李带着我们到了企业财务处,调取营业执照、主营业务、从业人员数量、经营总支出、全年营业收入等信息。
眼见马上就能顺利登记,没想到老李却有些退缩了。“企业的数据是保密的吧?第一次给企业以外的人提供信息,还挺慌的。”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您放心,今天我们的调查内容都不会外泄的。”我们再次翻出告知书,劝说道:“这里写了,企业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有《统计法》保障,如果泄露,我们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而且,您也要依法如实提供数据,不然会触犯《统计法》,留下失信记录就不好了。”
近20分钟的“拉锯”后,老李终于松口。他拿过我们递来的平板电脑,一一核对,最终确认无误并签字。
“或许是一提到钱,大家就有些敏感。”好在王小哲是这里的网格员,也曾是园区所在村的村两委成员,有着熟门、熟户、熟环境的熟人优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温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人员多数像王小哲一样,是熟悉社情民情的“活地图”。选聘的1.2万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社区网格员和村社干部就占了半数以上,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普查工作中普查对象配合度低、普查员入户难等问题。
反复复盘
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普查员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援团。
每周五下午,是各街道例行的“统计工作会议”时间。我们来到了蒲州街道办事处,当起了会务助理。当天,龙湾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吴晓春要组织街道各片区的普查负责人召开复盘会。“今天我们一是看经普登记进展,二是分析数据。”
蒲州街道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余建金拿出了辖区内企业的“家产清单表”。我们看到,上面不仅详细罗列了此次涉及普查登记的企业,还标注了各企业经济普查的进展情况,有的显示已登记,有的显示正在入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翻出了此前走访企业拍摄、记录的信息,与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协助街道整理、汇总。
“这家企业的产品均价5万至10万元,根据全年订单量计算出的营业额,与企业提供的数据有些出入。”
“这家企业的会议室、大厅的一些家具、设备没有列入企业采购清单,固定资产方面还要再问问。”
我们将一些存疑的数据挑出,交给余建金分类、登记,再通过多组相关数据,进行交叉逻辑关系核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统计口径可能有所区别,所以在复盘环节,我们要细之又细。”余建金说。
吴晓春也拿出电力等相关部门数据表单,并从中圈出重点数据,供大家分析,来佐证核对企业数据的真实性。
在严谨的分析与讨论中,蒲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荣伟的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录了多个需要再入户的企业以及待更新的数据。
一次次的入户普查登记,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普查工作的严谨,也让我们意识到,想要做好普查工作,真正摸清“经济家底”,光靠普查员是不够的,还需要动员企业、个体户,以及园区、社区等共同配合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