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桐庐县分水镇: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促进产业千帆竞发

胡 磊

  近年来,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镇持续实践“做大做强、强化特色、拓展空间、城乡联动”十六字良方,不断擦亮“中国制笔之乡”金字招牌。尤其今年以来通过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创新“妙笔解忧”“众人拾柴”“解剖麻雀”三大机制,汇聚发展的上下内外合力,开辟分水打造共同富裕镇域样板的新篇章。

  向外朝上

  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这条新笔头生产线,定位精度可达±2μm,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星仰文具一落地分水,就组建9人研发团队,启动双珠耐磨笔头等11个研发项目,已获1项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支撑下,新生产线月产高端笔头3000万粒,打破了国外高端笔头的垄断,预计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

  “向外引进优质团队,向上研发先进技术,从而进军国外‘高端玩家’的产业蓝海,是分水制笔产业的新增长点。”分水镇副镇长林峰介绍。

  温州大学王兆伦教授,近年来经常带领团队为分水制笔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当得知他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环保高分子笔头”急需产业化中试场地后,分水镇立即启动“妙笔解忧”机制,组织镇业务科室和规资、市监等派驻部门现场协同解题,650平方米试验场当场落实,项目次月启动中试。“妙笔解忧”作为分水镇在招才招商过程中破解难题的创新机制,已开展43次,解决难点堵点47个,帮助17个项目顺利落地推进,为分水人才聚集、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向下深耕

  用活本土才智资源

  分水镇开展“争星晋位、全域建强”大起底大研判,对29个村社逐一分析,逐个制定“一村一策”。面对个别山区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实施村级“众人拾柴”机制,把脉村庄发展要点,破解村社发展难点57个。通过走访镇域乡贤,建设“分江红·共富工坊”“分阳领航”党建联建品牌,引导乡贤、企业家投身乡村振兴。富源村积极运营忆长征红色研学项目,建设凯元共富工坊,预计村集体至少增收200万元,帮助20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遗传育种专家胡培松是分水镇乡贤,在他的牵线下,分水镇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签订“1533”合作协议,着力推进院士米种植示范和育种,培育水稻品种20余个,其中“华浙优261”因口感好、营养高,每斤售价达16元,实现乡村产业的“原地升级”。乡村产业升级,得益于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加持,以及为其发声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分水镇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等载体,千年古城复兴、乡村特色旅游等建设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势头日益高涨。

  向心向实

  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分水江畔,占地47亩、可提供498户人才房的天溪公寓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项目服务专员金昊在工地上为解决建筑废料清运问题奔走:“只有解决了每一个问题,才能让人才楼早日建成,给外来的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除了项目服务专员,分水镇实施“解剖麻雀”机制,妥善处理社会治理难题14个,建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优化营商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实施年轻干部“育雁”工程、村社书记“头雁”工程、村社后备干部“雏雁”工程、党员队伍“群雁”工程,打造党建联建“雁阵”,提升干部队伍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能力。

  在提升服务软件的同时,分水镇持续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第二人民医院、未来社区、养老院、幼儿园新园、嵌入式体育场地等项目,构建包含住房、医疗、教育、托养等多维度的贴心服务保障体系,将分水打造成一片引才沃土、发展热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桐庐县分水镇: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促进产业千帆竞发 2024-04-08 浙江日报2024-04-0800010 2 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