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守护幸福源泉

桐乡:护好一湾碧水 换来水清岸绿

宋彬彬 周正来

  春光明媚,桐乡凤凰湖边又热闹起来,烟波浩渺的湖面、生机勃勃的花草,吸引市民纷纷打卡。凭借着优质的水质,凤凰湖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名单。

  一滴水,折射一座城市的生态自觉。2023年,桐乡13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Ⅲ-Ⅱ类水占比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出境水质均达标,考核结果为良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评价为Ⅱ类,达标率为100%。在前不久出炉的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群众幸福感调查结果中,桐乡以92.52分位列嘉兴第一。

  创新机制

  形成合力治水“一盘棋”

  3月6日,桐乡市和湖州市南浔区两地河长办组织开展了今年首次联合巡河和联合水质监测。这是跨界河湖联防联治的常态化动作,在桐乡市生态创建办专职常务副主任姚辉看来,每年开展联合巡河,协商治水难题,大家积极配合、主动担责,共同开展河道整治、生态河岸修建,治水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桐乡市共有8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为提升治水成效,桐乡市与杭州市临平区,湖州市南浔区、德清县以及江苏省吴江区等地积极探索开展区域联防联治,创新践行共有、共治、共享“一湾碧水”的流域河湖长共治新思路、新机制,换来水清岸绿的喜人局面。

  “通过两地对同一跨界水体进行联合监测,可以切实保障该水体水质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掌握水质变化动态,共同落实跨界水体的长效管理工作,推进水环境持续改善。”桐乡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金晓燕介绍说。

  引入一汪清水后,如何确保不变样?针对桐乡境内上下游跨界治水问题,去年,桐乡出台《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22个地表水交接断面上下游镇(街道)签订了补偿协议。

  根据协议,流域下游主体充分尊重上游为保护水环境付出的努力,对上游提供良好生态产品付出的努力作出适当补偿;反之,上游则需为出境水质恶化对下游予以赔偿,每条河道补偿资金额度为每月20万元。

  上游护清水,下游给补偿。姚辉感慨,这套机制实施后,强化了上下游镇(街道)治水工作的协调联动,推动从“要我治水”向“我要治水”的转变,形成合力治水“一盘棋”。

  做好“水”文章

  提升群众幸福感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是新形势下“五水共治”工作从治标向治本、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的核心载体和主要突破口。

  屠甸镇是桐乡市成功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镇。近年来,屠甸镇坚持“水岸同治”的治水理念,一方面全面加强对岸上污染源的管控,另一方面同步实施水生植物种植、生态浮岛建设等水生态修复,促进镇区水体生态扩容,确保镇区水体水质的稳定达标和逐步提升。

  此外,屠甸镇还积极实施雨水排放智慧化监控,通过镇公共排污(水)口监控、初期雨水智能化控制、河道水质实时监控等措施,利用三维建模、节点感知、终端控制等技术和流程,形成集“源—网—口—河”全要素、全流程的监控体系。

  目前,桐乡市范围内已有石门镇、崇福镇、大麻镇、开发区(高桥街道)、濮院镇、屠甸镇、洲泉镇完成嘉兴市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镇(街道)验收。

  水质提升,换来满满幸福感。梧桐街道结合河流地理特性、产业特点以及地方人文优势等元素,因地制宜打造可供居民休憩、健身、赏游的“亲水圈”,还原了江南水乡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致。走进梧桐街道桃园村桃园浜,只见碧波荡漾、风景宜人,不少市民慕名前来体验划皮划艇,场面十分热闹。

  “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更舒畅了。”看着家门口的朱家浜河变清澈了,濮院镇油车桥村村民朱建春心里美滋滋的。自2020年以来,油车桥村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在朱家浜实施了护岸、亲水平台、栈道等建设,打造了“古韵新风寻遗路”,周边景观不断提升,环境愈发优美,朱家浜也成功通过了嘉兴市级美丽河湖创建验收。

  治水工作关乎民生,又连着民心。近年来,桐乡大力推进碧水绕镇、碧水绕村建设,累计建成碧水河道232.5公里,修复河湖水生态86.4公里,建成河湖生态缓冲带19.5公里,创建浙江省美丽河湖7条、嘉兴市美丽河湖25条、桐乡市美丽河湖140条、水美乡镇4个,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水环境保护、水质量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桐乡:护好一湾碧水 换来水清岸绿 2024-04-01 浙江日报2024-04-0100013 2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