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山野尽望,四下皆是奔腾的江

  人这一生,不知要遇见多少风浪。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写道:“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然而在现实中,被卷进浪潮中的众生,很少能不随波逐流、丢失自我。

  萧耳的最新长篇小说《望海潮》便描绘了这样一种现象。

  那些相遇与离散、逃亡与跋涉,那些充满名利的诱惑、小心算盘的心机,那大半生的折腾与往返,犹如千万个从小镇出发、傲气又略带自卑的男孩女孩们的剪影,沉沦、发声、抗争,试图借着风浪起势或者不被卷进浪潮中。

  《望海潮》由上卷《朵小姐》、下卷《去海边》和番外《蟋蟀记》组成。

  这是一部双重性的小说,以男性角色伟国为例。在小说的主体部分,伟国都是以张扬、敏锐的商人形象出现。商人最在乎的就是“买卖”,无论是小商品贩子时的他还是身后一个庞大商业帝国时的他,面对感情都不肯吃亏、不愿吃亏。

  这种强大的源自男性的震慑力某种程度上正是其身份的呈现。在经济浪潮腾飞的年代,伟国拥有的“义乌商人”这一身份也就囊括了某种话语权。

  作者明智又清醒地处理了伟国的另一个面向,选择在番外《蟋蟀记》还原了伟国在越南的经历。失踪了的伟国在另一个时空里成了“董其林”。董其林在越南生活,被迫隐姓埋名,以打工为生。精明能干的董其林在一个蟋蟀庄园打工,逐渐在一群当地工友中建立了威信,一位工友欲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董其林在异国的孤独中获得了爱情,同时基因里的商业细胞也被激活,也因涉足越南蟋蟀交易最终惨死。

  这是一部开阔的小说。我们再来看女主人公何朵朵。上卷《朵小姐》、下卷《去海边》讲述了出生于浙江三门农村的何朵朵一路成长的故事。

  上卷《朵小姐》的叙事主角是女主人公何朵朵,出生于浙江三门农村的何家村,后来考上杭州的幼儿师专,但毕业后没有安安分分地当幼儿教师,而是开始在杭州的小商品市场摸爬滚打,做起了小生意,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结识了义乌青年伟国。伟国以玩具生意起家,又建立工厂,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世界中的佼佼者。两人在交往中感情和事业都逐渐升温,上卷《朵小姐》以伟国失踪戛然而止。

  下卷《去海边》的故事主场回到了浙江三门。在葡萄牙生下二胎的何朵朵失去依靠,回到中国后,去了外婆的家乡——她从小生活的江南小镇疗伤。此时外婆已经去世,何朵朵从童年与外婆相依为命的生活记忆中获得休整身心的力量,又重逢了小姐妹丁路路和她的哥哥哑巴笛清,决定经营海边的客栈。何朵朵彻底告别过去,进入了人生的新篇章。

  小说有着结尾,但没有结局。伟国和朵朵,都是滚滚浪潮中的细沙,伟国以死安置了自己,在海边开着客栈的何朵朵仍然在寻找自己的路上。诚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我相信某一日在浙东大海边,朵小姐彻底告别了她的芭比娃娃时期。”

  这是一部女性从迷失自我到重建自我、从依附他人到依靠自己的个人精神成长史。何朵朵一开始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甘心”,她不甘心和相貌平平的伟国结婚,不甘心和阿奎过四平八稳的日子,不甘心只做爱人和母亲……她的所有不甘心依靠的是年轻和美貌。此时的她没有追求,虽然她知道自己不甘心回到乡下,也不甘心找个幼儿园本本分分地教书,可是却不知道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只能随波逐流。

  她四十年不到的人生,就像被老家三门的海浪一浪又一浪地击打。生活在击打着她,也在激励着她。在回到海边散心的日子里,她找到了自己接下去的人生方向。从“芭比娃娃”到“弄潮儿”,这条路,她走了半辈子。

  这也是一卷地方百姓生活图景的呈现。从杭州到义乌,再到三门,经济发展和个体成长一脉相承。在人物之外,小说还有两个“主角”。上卷的一个“主角”是义乌,下卷的一个“主角”是三门。一在浙中,一在浙东海边,义乌和三门牵动着小说中80后一代人的人生舞台,也展现出新一代年轻人敢为人先,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勇气和傲气。

  在时代浪潮中,被卷进去的人们需要重新发现自己。所谓“望海潮”,是只有经历风暴后,才能获得生活的饱满与宁静。今后山野尽望,四下皆是奔腾的江。

  本文作者系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山野尽望,四下皆是奔腾的江 2024-03-22 浙江日报2024-03-2200010 2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